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 |
---|---|
![]() 肖像照,攝於1914年 | |
出生 |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1862年7月14日 ![]() |
逝世 | 1918年2月6日![]() | (55歲)
国籍 | ![]() |
知名于 | 畫家 |
知名作品 | Judith and the Head of Holofernes, 艾蒂兒肖像一號, 吻, Danaë |
运动 | 象徵主義、新藝術運動 |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德語: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是出身維也納的象徵主義畫家,也是維也納分離派運動最具代表性的成員之一。克里姆特以其繪畫、壁畫、素描和其他藝術品而聞名。克里姆特的主要主題是女性身體[1],他的作品以坦率的情色性為標誌。[2]
在他的藝術生涯早期,他是一位成功的以傳統方式進行建築裝飾的畫家。隨著他開始形成更加個人化的風格,他的作品成為爭議的主題,當他在 1900 年左右為維也納大學大會堂天花板完成的畫作被批評為色情作品時,爭議達到了高潮。隨後,他不再接受公共委託,而是憑藉他的“金相”畫作取得了新的成功,其中許多畫作包括金箔。克里姆特的作品對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產生了重要影響。
1918年,克林姆因染上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引起中風與肺炎等而病故。
畫作[编辑]
《雕塑的寓意》,1889年
《盲人》,1896年,利奧波德博物館
《女神雅典娜》,1898年
《姪女海倫·克林姆肖像》,1898年
《哲學》,繪於1899-1907年,毀於1945年
《醫學》,1899-1907年,毀於1945年
《法學》,1899-1907年,毀於1945年
《金魚》,1901-02年
《有向日葵的花園》,1907年
《艾蒂兒肖像一號》,1907年
《吻》,1907-08年,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
《處女》(The Virgin),1913年,布拉格國立美術館
參考資料[编辑]
- ^ Fliedl 1994,第14頁.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his fame is his reputation as a master of eroticism.
- ^ Sabarsky 1983,第18頁.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
- "Adele's Wish" Documentary film on the Bloch-Bauer court case (Republic of Austria v. Altman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allery of works by Gustav Klimt at Zeno.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 Biography of Gustav Klimt Biography of Gustav Klimt
- iKlimt.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ustav Klim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Bloch-Bauer court case
- Web Museum Klimt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Klim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克林姆和他的女人》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