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天賞(1909年—1947年),筆名:吳勞三,台中市人,日本青山學院英文系畢業,曾參加台灣藝術研究會台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畢業後返台,擔任《台灣新民報》編輯,戰後為《台灣新生報》台中分社主任,1947年病歿。[1][2]

文藝作品[编辑]

文藝作品列表[3][编辑]

短篇小說[编辑]

  • 〈龍〉:1933年7月刊載在《フォルモサ》(中文名稱:福爾摩沙)。
  • 〈蕾〉:1933年12月刊載在《フォルモサ》(中文名稱:福爾摩沙)。
  • 〈蜘蛛〉:以「吳鬱三」為筆名,該文刊載在1935年3月的《台灣文藝》。
  • 〈野雲雀〉:以「吳鬱三」為筆名,該文刊載在1935年8月的《台灣文藝》。

日文詩[编辑]

  • 〈顏〉、〈喫茶店〉、〈愛〉:這三首詩作刊載在1935年6月的《台灣文藝》。
  • 〈夕陽〉:這首詩完成於1940年5月。

文藝隨筆及翻譯[编辑]

  • [音樂評論]〈音樂感傷─鄉土訪問音樂演奏會を聽きて〉:1934年12月,發表在《台灣文藝》。
  • [展覽評論]〈繪畫巡禮〉:1935年5月,發表在《台灣文藝》。
  • [文學評論] 吳天賞曾介入楊逵張深切等人的文學論爭,其在《台灣文藝》發表的論戰文章,文章數量與篇目待考查。
  • [隨筆]〈鹽分地帶の春に寄せて〉:1936年1月,發表在《台灣文藝》。
  • [翻譯]〈名優ベルグナー〉:吳天賞翻譯アーヴイン的作品。1936年3月,發表在《台灣文藝》。
  • [隨筆]〈崔承喜の舞踊〉:1936年8月,發表在《台灣文藝》。
  • [文學評論]〈文學雜感─古い新らしいこと〉:1936年8月,吳天賞這篇文學評論刊載在《台灣新聞》。由於他認為文學的社會性與階級是次要問題,被作家呂赫若評為虛無主義者。
  • [文學評論]〈「文藝台灣」を讀みてく〉:1940年1月12、13日,發表在《台灣新民報》。
  • [展覽評論]〈わなゝく美!藍蔭鼎氏の水彩畫展〉:1940年2月15日,發表在《台灣新民報》。
  • [隨筆]〈藤原義江の來台─音樂巡禮の思ひ出〉:1940年4月8日,發表在《台灣新民報》。
  • [隨筆]〈夢の話〉:1940年4月,發表在《台灣藝術》。
  • [展覽評論]〈結局あなたが描いたものだから─畫家の內容〉:1940年5月,發表在《台灣藝術》。
  • [展覽評論]〈台陽展洋畫評〉:1940年6月,發表在《台灣藝術》。
  • [對談內容]〈第三回府展の洋畫に就いて〉:這篇文章是吳天賞楊佐三郎(本名:楊三郎)的對談內容。1940年11月,發表在《台灣藝術》。
  • [隨筆]〈美しき步み─吳天華君の個展に因みて〉:1940年12月13日,發表在《台灣新民報》。
  • [隨筆]〈遜仁の思ひで〉:1941年6月,發表在《台灣文學》。
  • [繪畫評論]〈洋畫家點描〉:1941年9月,發表在《台灣文學》。
  • [隨筆]〈寸話〉:1942年3月,發表在《台灣文學》。
  • [展覽評論]〈府展に關する諸說〉:1943年1月,發表在《台灣文學》。
  • [隨筆]〈台灣美術論〉:1943年3月,發表在《台灣時報》。
  • [繪畫評論]〈名作紹介─張氏翩翩〈靜物〉〉:1943年4月12日,發表在《興南新聞》。
  • [展覽評論]〈府展油繪評〉:1943年12月,發表在《台灣藝術》。
  • [座談內容]〈台陽展を中心に戰爭と美術を語る(座談)〉:1945年3月,發表在《台灣藝術》。這場座談會是由南方美術社主辦,在1944年4月~5月之間舉辦,確切的活動日期有待考查。

戰後的翻譯與收錄情況[编辑]

  • 吳天賞的日文詩〈夕陽〉,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

相關研究[编辑]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到2014年10月24日為止,以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學術成就為談論焦點的文章,還沒有找到一本,不過在公立圖書館的架上,能找到一本介紹吳天賞的書,如下所示:

  • 黃琪惠/著,《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卷》,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參考文獻[编辑]

  1.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頁157。
  2. ^ 稻橄的思戀台灣部落格Ⅰ—美術史:二二八風暴籠罩下的台灣美術,網址:http://tokaspanlieu.blogspot.tw/2010/11/blog-post.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參考黃琪惠編製的「吳天賞陳春德年表」,該年表收錄在《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卷》(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