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雲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雲霄

大明雲南按察司副使
籍貫 山東濟南府淄川縣
字號 字奎光,號霽寰
出身
  •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科舉人

宋雲霄(16世紀—17世紀),奎光霽寰山東濟南府淄川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宋雲霄是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試舉人,授延慶州知州,興辦學校、建設水利,以清廉自持,又聘用地方賢達續修州志,三年後考績陞為保定同知[2],延慶人民赴闕請求讓他留任,於是朝廷批准讓他以同知銜仍管延慶州事四年,之後因父母去世回籍,州民追隨數千里到達抵淄川,十多天後才哭著離去。

服闋後宋雲霄赴部候補,延慶人思念他,再次叩門求讓他到延慶,其時朝廷題准讓他實授同知,仍管州事,兼理宣府糧儲,因此在州衙建府庫供事,胥役體例如在府一樣,他前後歷經三任,十一年內吏帖民安,士民立碑建祠稱頌,刊《實政錄》一書載於州志。天啟七年(1627年)改任慶陽同知,革去馬夫舖兵等僉報徭役,並設措工食招募應役人民[3],不久陞澂江知府,振興教化、改正風俗一如在延慶,再陞雲南按察司副使、分守臨安,澂江人民也扶老攜幼遮道挽留。臨安城被流寇佔據,他用順逆勸諭,對方聞風投降,六年後入京積勞盡瘁請求致仕未允,又以告病回籍調理,在家鄉睦族周里,延請教師設立私塾教育士子,其家名為「澹然居」,優游林下十多年才去世[1]

軼事[编辑]

他在延慶時攜帶了自家的紡織車,命令老婦教育紡織成衣[1]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乾隆《淄川縣志·卷六·人物志》:宋雲霄,字奎光,號霽寰,萬厯丁酉舉人,授延慶知州,崇學校、興水利,廉以自持、正以率物,三年考績陞保定府同知,延民詣闕保留,准以同知銜仍留任管延慶州事四年,丁憂回籍,州民追隨數千里抵淄,旬餘方泣歸,服闋赴部候補,州民思公復呼籲叩請再求公往,時三院會題准令實授同知,仍管州事,兼理宣府糧儲,遂于州衙建郡庫供事,胥役一視郡例焉,公至是凡三任矣,前後十一年吏帖民安聲聞並懋,士民立碑建祠,共刊《實政錄》一書載州志焉。任既久乃改慶陽同知,踰年陞雲南澂江知府,興教化、正風俗一視延慶,陞臨安分守道,澂民扶耋負孺遮道挽留,亦視延慶,則公之善得民心隨處可見矣,時臨安城為寇據,公以順逆諭之,聞風投戈,綏輯安撫,六年齎捧入京萬里,間關積勞盡瘁,乃以致仕告未允,復以病告始假回籍調理,乃睦族周里,設塾延師,從容課業翛然寡營,顏其室曰「澹然居」,優游林下者又十餘年乃卒。相傳公牧延慶時自家攜紡車為式,令老嫗歷民家教之紡績織布為衣,此事迄今猶膾炙人口云。
  2. ^ 光緒《延慶州志·卷六·職官》:宋雲霄,山東淄川人,由舉人授本州牧,興利剔蠧、誠信感民,聘州賢達續修州志,賢著薦剡者數次,陞保定同知,祀名宦。 乾隆志
  3. ^ 乾隆《新修慶陽府志·卷二十二·宦蹟》:宋雲霄,山東淄川人,天啟七年任同知,秉性清簡、居官明恕,時櫃夫馬夫舖兵等役俱係僉報,里甲民產多蕩,雲霄署縣篆一切革去,乃設措工食招募,應役民受其賜。

參考文獻[编辑]

  • 乾隆《淄川縣志》·卷六·人物志
  • 光緒《延慶州志》·卷六·職官
  • 乾隆《新修慶陽府志》·卷二十二·宦蹟
官衔
前任:
武惟謙
明朝延慶州知州
1613年-1622年
1625年-1626年
繼任:
邢其諫
前任:
杜齊名
明朝保定府同知
(宣府東路理餉同知)

1625年-1626年
繼任:
童學顏
前任:
潘應麟
明朝慶陽府同知
1629年-1630年
繼任:
李含璞
前任:
李若金
明朝澂江府知府
1630年-1634年
繼任:
李以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