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魚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梁辰魚(1519年-1591年),字伯龍,號少白、仇池外史,崑山人。
生平[编辑]
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1]身高八尺,多鬚。以例貢為太學生,多才多藝、任俠好遊。嘉靖三十二年(1562年),受聘為江浙總督胡宗憲幕下書記,為抗擊倭寇出謀劃策。當時名士茅坤、沈明臣、徐渭等均在胡宗憲的幕中。不久,胡宗憲因攀附嚴嵩而下獄。梁辰魚離開浙江,寄居金陵。他曾作《紅線女》等雜劇,但以《浣紗記》傳奇最著名。此外還寫過《遠遊稿》、《江東白苧》等。萬曆十九年(1591年)卒。[2]
梁辰魚是以崑腔來寫作戲曲的第一人。由於其作品膾炙人口,使崑腔得以廣泛傳布。[3]從元末到魏良輔時期,崑腔還只停留在清唱階段,到了梁辰魚,才予崑腔以舞台的生命,這是梁辰魚在中國戲劇史上的重大貢獻。[4]
参考文献[编辑]
- ^ 關於梁辰鱼的生卒年,學界仍有爭論。據《鹿城集》中一首詩〈丁卯冬日過周蕩村別業,與玉堂弟夜坐作〉云:“先人别业沧江畔,四十年余一度来。……自笑明春同半百,梅花残腊莫相催。”丁卯春為隆庆二年(1568),梁辰鱼年五十歲,可推知其生於正德十四年(1519)。
- ^ 據张大复《皇明昆山人物传·梁辰鱼传》“得岁七十有三”。
- ^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崑腔》記:“梁伯龍聞,起而效之,考訂元劇,自翻新調,作《江東白苧》、《浣紗》諸曲……譜傳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取聲必宗伯龍氏,為之崑腔。”
- ^ 黎国韬《略论梁辰鱼之考订元剧》一文指出,“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
-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