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滨音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滨音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曲家秦咏诚于1962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也是他的早期代表作[1]。这首曲子兼具西洋古典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2][3],旋律富有歌唱性、抒情性[4][5],是中国小提琴乐曲的重要曲目[6][7][8]

这首作品后来由作曲家本人改编旋律、作词家张藜填词,创作出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创作

[编辑]

作曲家秦咏诚是大连人,曾工作于大连市歌舞团。1962年创作此曲以怀念家乡。[9]

以下是据称作者对于本作品的描述[2]

分析

[编辑]

本曲为复三部曲式,分为引子、首部、中部、华彩、再现部、尾声。[7]

引子8小节,由钢琴奏出。

首部(9—34小节)分为三个乐段。[7][10]第一个乐段,小提琴在A大调上呈示主题,描写的是平静的海[7]


\layout {
  indent = 0
  ragged-right = ##t
}

<< \new Staff
 \relative c'' {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 #"string ensemble 1"
    \set Score.barNumberVisibility = #all-bar-numbers-visible
    \set Score.currentBarNumber = #9
    \key a \major
    \tempo 4. = 55
    \set Score.tempoHideNote = ##t
    \time 9/8  \downbow e8 a-- (b--) cis [(e) \grace {cis16 (e16} cis8)] a b-- (fis--)
    \time 6/8  e4.~ 4.
    \time 9/8  a8-- (cis-- fis--) e [(fis) \grace {e16 (fis16} e8)] cis a-- (cis--)
    \time 6/8  b4.~ 4.
  \break
    cis8-- (b-- cis--) gis'4.
    fis8-- (e-- fis--) cis4.
    \time 9/8  a8-- (fis-- e--) cis'4 (cis8--) b4 (cis8--)
    \time 6/8  a4.~ 4 r8
}
>>

主题前两句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6],四度向上模进,清新而又向上。[2]第三句在最高音运用了“变宫”音G,构成了六声调式,加强了乐句流动的特点。[6]此外,这三句话也暗含着高音E-F-G逐层向上的进行。[4]

第二个乐段低八度进行,伴奏变为分解和弦,有如水波。[10]第三个乐段重新升八度再现。[10]

中部(35—83小节[7])为插部型中段[5],描写是风雨中的大海[7]。同样分为三个乐段。[10]第一段由同主音小调进入:


\layout {
  indent = 0
  ragged-right = ##t
}

<< \new Staff
 \relative c'' {
    \set Staff.midiInstrument = #"string ensemble 1"
    \set Score.barNumberVisibility = #all-bar-numbers-visible
    \set Score.currentBarNumber = #9
    \key a \major
    \tempo 4. = 70
    \set Score.tempoHideNote = ##t
    \time 6/8  \tuplet 2/3 { a8\f c } c-- (a-- g--)
    e'4.~ 4.
    \tuplet 2/3 { a,8 c } c-- (a-- g--)
    e4.~ (4 g8)
}
>>

第一段的乐句只使用单音,随着音乐的发展,音乐张力逐渐累积,在第二段中,双音与和弦也加入了音乐。[6]与此同时,调性和节拍也随着音乐进行而变化[7],和声的进行也十分出人意料,为音乐增添了色彩[10]。第三段,小提琴节奏宽广,钢琴伴奏运用的大琶音也让人感受到翻滚的波涛[2],二者共同将中部情绪发展到高潮,在最高音G的延长音中进入华彩乐段

华彩(84—87小节[7])乐段是用于展示小提琴华丽的特性的段落,在A大调上,好像在描绘飞鸟[7][2]。华彩部分段落,作者撰写过两种不同的版本。[6]

再现部(88—105小节[7])由小提琴的颤音伴着钢琴奏出的主题开始[2],亦在A大调上。

尾声(106—116小节[7]):主题材料的反复和变幻中,逐步渐弱,在高音泛音收尾。

接受与推广

[编辑]

1962年,演奏家阎泰山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首演。[3]此外,他最先为《海滨音诗》录制了音频(钢琴伴奏吴书肇),并为之编订弓法和指法。这对此曲的传播有着积极影响。[6]

改编

[编辑]

秦咏诚的好友张藜非常喜爱这首作品。他依着主旋律填了一首曲子,名为《太阳与大海》。然而,这首器乐作品用声乐演唱出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其中还有转调。[11][12]

1983年,张藜向秦咏诚提出,希望能根据《海滨音诗》的旋律创作出更加适合演唱的曲子。他希望新曲子不要转调,保留三拍子的律动,并将主题第一句的旋律从上行翻转为下行。秦咏诚按要求创作出新的曲子之后,张藜为之填上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词,是为《我和我的祖国》。[11][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刘臣君. 灵感来自家乡的海. 辽宁日报. 2024-09-25: 8 [2024-10-02]. 
  2. ^ 2.0 2.1 2.2 2.3 2.4 2.5 崔敏革.《海滨音诗》作品分析 [J/OL].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S2): 45-47. CNKI SDSD2010S2014.
  3. ^ 3.0 3.1 海滨音诗. 西安音乐学院. 2021-05-20 [2024-10-02]. 
  4. ^ 4.0 4.1 高虹.秦咏诚音乐作品的旋律艺术 [J/OL].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 (1): 33-39. CNKI YYXY200201009.
  5. ^ 5.0 5.1 徐美晶.怎样练习乐曲更高效——浅析秦咏诚小提琴作品《海滨音诗》的练习方法 [J/OL].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6(3): 147-148. CNKI ZLXX201003070.
  6. ^ 6.0 6.1 6.2 6.3 6.4 6.5 孙传桐.试论秦咏诚小提琴曲《海滨音诗》的创作与演奏 [J/OL].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 31(3): 78-85. CNKI YYXY201303015.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刘西晴.《海滨音诗》演奏版本比较——以薛伟、宁峰和玛丽安娜·特特里安为例 [J/OL].极目, 2023 (2): 52-57. CNKI JIMU202302010.
  8. ^ 魏煌.秦咏诚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J/OL].人民音乐, 1992 (9): 2-5. CNKI RMYY199209000.
  9. ^ 大连发布. 《我和我的祖国》,灵感来自大连!_澎湃号·政务. 澎湃新闻. 2019-09-25.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赵德山.我和我的祖国——秦咏诚音乐作品研究 [J/OL].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 37(3): 5-10. DOI:10.3969/j.issn.1001-5736.2019.03.001.
  11. ^ 11.0 11.1 魏巍,魏煌.关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词曲创作 [J/OL].人民音乐, 2020 (3): 76-79. CNKI RMYY202003023.
  12. ^ 12.0 12.1 刘臣君. 《我和我的祖国》与“三个半”大连人. 辽宁日报. 2024-09-25: 8 [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