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吞作用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稱內吞作用、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質(如糖類、脂質、蛋白質等)、亞顯微顆粒(如病毒),或大如其他細胞、其他微生物(如凋亡細胞、細菌)進入細胞內部的方式。有別於小分子物質(如水、無機鹽、氨基酸等)進入細胞的方式(簡單擴散或主動運輸),胞吞作用先以細胞膜凹陷的方式形成一個囊泡(vesicle),將欲進入細胞內部的物質包裹起來,之後囊泡脫離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而細胞膜重新組合以免出現破損,此時囊泡會一直包裹物質直到不再被需要為止。進入胞內的物質會參與細胞內的一系列生命活動。
胞吞作用分為三種:吞噬作用(phagocytosis)、胞飲作用(pinocytosis)和受體介導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歷史[编辑]
1963年由克里斯汀·德·迪夫提出。
外部連結[编辑]
-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ndocytosis and endocytic mechanisms by Doherty and McMahon[失效連結]
- Endocytosis at biologyreferenc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ndocytosis - researching endocytic mechanisms at endocytosis.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CB Image & Video Library
- Types of Endocytosis (Ani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 这是一篇與生物化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