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执法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8年夏季奥运会火炬传递布宜诺斯艾利斯期间的联邦警察

阿根廷最重要的執法机构是阿根廷联邦警察英语Argentine Federal Police,拥有阿根廷全领土的管轄權。而各省也有自己的省警察。近年来,萨尔丹西班牙语Saldán阿连德镇西班牙语Villa Allende等城市开始建立自己的地方警察,减轻省警察的负担。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联邦区),联邦警察与阿根廷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警察英语Buenos Aires City Police市警察英语Municipal police)合作。

联邦机构[编辑]

省警察[编辑]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警察
圣菲省警察
科尔多瓦省警察

地方力量[编辑]

特種部隊[编辑]

在24个辖区中的警察中,都有步兵卫队英语Cuerpo Guardia de Infantería。这是防暴警察的共同名称,他们在公共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足球比赛西班牙语Fútbol en Argentina

情报机构[编辑]

历史上的秘密警察组织[编辑]

  • 大众复兴会西班牙语Sociedad Popular Restauradora(“La Mazorca西班牙语La Mazorca”)
  • 镇压共产主义专案(西班牙語:Sección Especial de Represión al Comunismo,SERC)
  • 反民主政治信息司(西班牙語:División de Información Política Antidemocrática,DIPA)

腐败[编辑]

腐敗是阿根廷警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腐败问题很难衡量,因为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发现或未被报告。然而,有一些数据可以表明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2008年,有120起针对警察的腐败和犯罪指控调查。[1][2]

根据内务审计总署,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警察英语Buenos Aires Provincial Police中,就有13,619名警察因2008年至2009年间的腐败、暴力或违规行为受到调查。[3]Global Integrity英语Global Integrity评价阿根廷执法部门在反腐败方面表现不佳,得分为63分(满100分)。[4]同样,透明国际2008年的行贿指数给阿根廷阿根廷警察打了3.9分(1分为“完全不腐败”,5分为“非常腐败”)。[5]阿根廷警察最常见的腐败形式是要求贿赂,或接受违反交通规则或任何普通违法行为的公民提供的贿赂,以避免受到法律处罚。根据拉丁美洲民意项目英语Latin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Project所做的美洲指标(Barómetro de las Américas),阿根廷有15%的人口被警察要求贿赂。[6]这一事实受到2008年拉美指标西班牙语Latinobarómetro的支持,他们调查发现,59%的阿根廷人认为可以贿赂警察以避免罚款或逮捕。[7]

还有证据表明,警察纵容犯罪分子。为了换取犯罪活动收益的一部分,警察为“自由区”(警察不进入的地方)提供便利,让小偷能够进行抢劫绑架,或者让毒販能够出售毒品[8]换言之,阿根廷的犯罪分子在警察的保护下行动是一种普遍的做法。[9]此外,也了解到执法人员参与有组织犯罪活动。根据2010年自由之家,布宜诺斯艾利斯警察参与了多起贩毒勒索事件。[7]警察也参与武器交易英语arms trafficking,警方的武器库或仓库是黑市武器来源。[10]

腐败程度[编辑]

警察腐敗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低薪而引发小腐败。[11]同样,预算限制会影响警察执行任务的能力,从而降低他们在执法机构内执行任务的士气和诺言。[7]这些因素强化了对已经存在的腐败问题英语Corruption in Argentina广泛容忍,助长了所有国家机构实行非法行为。[11]此外,警察腐败有罪不罚率高,对此未能形成威慑作用。 由于缺乏资源或缺乏调查警察腐败案件的意愿,通常避免对警察提起刑事诉讼。[7]最后,阿根廷执法部门缺乏透明度和类似問責制的机制,使警察成为难以控制的机构。

警察腐败的最大破坏性影响是执法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效率低下。根据国家报西班牙语La Nación (Buenos Aires)的一项调查,阿根廷警方在2010年7月至8月期间对犯下的重大犯罪的犯人的逮捕率仅为32%。[12]这种无能与阿根廷发现的犯罪水平不断增长直接相关。同时期,世界經濟論壇2010-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表明,阿根廷警察部门执行法律和维持秩序的可靠性仅获得3.0分(其中1分表示“根本不值得信赖”,而7分表示“始终值得信赖”)。[7]

警察腐败造成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对法治产生强烈削弱。如果警察不履行职责,那么将失去公民的信任和尊重,也就失去了威慑违法行为的权力,反而鼓舞犯罪西班牙语Delincuencia en Argentina。最后,促使公民因缺乏信任和对执法的尊重而停止举报犯罪。所以,阿根廷人认为警察是国最腐败的机构之一,使民众使用手枪之类的武器保护自己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而非向警方通报犯罪行为。[13]

随着200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警察英语Buenos Aires City Police的成立,该市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向市警报告犯罪行为,而非向联邦警察报告。后者腐败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对当时还不是政治家的毛里西奧·馬克里绑架案。

参见[编辑]

参考[编辑]

  1.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2009 Human Right Report: Argentina... 2009 Country Report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201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英语). 
  2. ^ En lo que va del año fue sumariado un policía federal por día. LA NACION. 2009-04-20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西班牙语). 
  3. ^ Fue sumariado el 25% de la bonaerense. LA NACION. 2010-01-10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西班牙语). 
  4. ^ Global Integrity. Global Integrity Scorecard: Argentina 2008. Global Integrity Report. 2008 [201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5. ^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Bribes Payers Index 2008. 2008 [2022-04-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9) (英语). 
  6. ^ Orces, Diana. Corruption victimization by the police (PDF). Ciencia Politica, Santiago 28(2): 203–208. 2008 [2022-04-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9) (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Business Anti-Corruption Portal. Argentina Country Profi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英语). 
  8. ^ Apareció la mujer policía que denunció “zonas liberadas”. 号角报. 2011-01-18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西班牙语). 
  9. ^ Eaton, Kent. (2008). Paradoxes of Police Reform. Federalism, Par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 Argentina’s Public Security Crisis. Latin America Research Review. 43(3). 5-32
  10. ^ Zúñiga, Liza. Armas pequeñas y livianas en el Cono Sur: diagnóstico de la situación. Programa de Seguridad y Ciudadanía. 2006, (7): 1-9. 
  11. ^ 11.0 11.1 Eaton, Kent. Paradoxes of Police Reform. Federalism, Par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 Argentina’s Public Security Crisis. Latin America Research Review. 2008, (43(3)): 5-32. 
  12. ^ Alarmante corrupción policial. LA NACION. 2010-09-02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西班牙语). 
  13. ^ Bertelsmann Stiftung. BTI 2010 — Argentina Country Report (PDF). Gütersloh: Bertelsmann Stiftung.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9-2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