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雪山草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雪山草蜥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正蜥科 Lacertidae
属: 草蜥屬 Takydromus
种:
雪山草蜥 T. hsuehshanensis
二名法
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Lin & Cheng, 1981[1]

雪山草蜥学名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为蜥蜴科草蜥属爬行动物。分布于台湾等地,多栖息于台中雪山周围以及多活动于路边裸露的石背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500至29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1]种加词hsuehshanensis”意为“雪山的”。

描述[编辑]

為台灣草蜥屬蜥蜴中,身體最長,但尾巴與身體比例最短之物種。成體吻肛長可達6-8公分,尾巴則可為體長2-2.5倍。身體背面為橄褐色,腹面為白色,體側有一條黑褐色縱帶。非繁殖期雌雄較難分辨,唯繁殖期間,雄性會出現明顯綠色斑點。舌頭則有明顯分叉。[2]

習性[编辑]

白天活動,喜補食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具斷尾特性,惟不輕易自割。一年可生二次蛋,每次可產約2-6枚蛋,孵化期約31天。12-2月是其冬眠期。

棲地[编辑]

分佈於海拔1800-3500公尺的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北段,常出現在高山箭竹草原或碎石坡,另在林道兩側亦可經常發現蹤跡。[3]

保护[编辑]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雪山草蜥.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1). 
  2. ^ 台灣蜥蜴介紹:雪山草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9-01-18]. 
  3. ^ 林思民. 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Lin and Cheng, 1981. 臺灣生命大百科. 2018-01-10 [201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4.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