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賊
外观
(重定向自马贼)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5月1日) |
馬賊是土匪的一種,指運用騎兵組織的機動力,進行戰鬥、貿易行為的盜匪團體。其中較具代表性者為清朝末期開始於滿洲活躍的馬賊,自明代以來即有以騎馬射箭而劫掠行人的響馬。
歷史
[编辑]馬賊一詞約始於清朝。王度《历年守城记》載:“马贼滕天凤攻破泰安城,杀死官员徐来聘等人。”由於清朝在滿洲的控制力逐漸衰退,盜匪增加而治安惡化之故,於是各地民眾組織帶有團練或巡守隊性質的自衛組織。而隨著中國的混亂加劇,許多組織也開始進行盜匪行為。
馬賊重視馬術、射擊等技能,有所謂「以七為局」,會組成七人以上的集團。主要是由籍貫、宗族等關係組成,但亦有外國人士(如俄國、白俄、日本、朝鮮等)加入。
馬賊原則上效法水滸傳中梁山泊的遊俠精神,嚴格禁止強姦或者虐待等行為,甚至於勢力範圍內也有進行布施貧苦、修橋造路等慈善活動的狀況,不過事實上,大多數的馬賊紀律並不好。
此外,許多馬賊也會接受政府招安,擁有公家番號並成為正規軍的一部分。如馬占山等滿洲馬賊頭目因而躍升為軍閥一員,甚至如張作霖般掌握政權者。
關東軍於滿洲的控制力逐漸增強後,滿洲馬賊與日本的衝突便逐漸嚴重,也就逐漸形成現今對馬賊的印象。當時為了加強對外蒙古的支配,蘇聯便扶植當地馬賊勢力。而關東軍為了擴張勢力,也扶植當地馬賊進行反共等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滿洲國的消失與國共內戰的開始,馬賊組織也逐漸式微。
著名馬賊
[编辑]參見
[编辑]
这是一篇關於犯罪學、刑罚、罪案與罪犯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