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避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避席当前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6年4月28日 (四) 00:44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東亞傳統文化CAT:東亞傳統))。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避席亦作辟席,是東亞傳統的交往礼节之一。東亞傳統以前习惯席地而坐中國宋代以後才普及使用椅子),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1][2]

避席也叫避廗,可指離席或席中不告而別,也指回避、退避或者躲避。

参考资料[编辑]

  1. ^ 《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36页 避席
  2. ^ 《礼记·哀公问》:“孔子蹴然避席而对。”孔颖达疏:“以公谦退,故蹴然避席而起对。”

《中国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