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gsg留言 | 贡献2016年10月14日 (五) 17:50 建立内容为“'''童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一种称谓。 ==简介== 在明朝清朝时期,府学、州学、县学的应考者...”的新页面)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童生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一种称谓。

简介

明朝清朝时期,府学、州学、县学的应考者称为“童生”,也称作“儒童”、“文童”。“童生”这一名称中虽然带有“童”字,但是童生的年龄并无要求,只要没有取得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资格,就都称作童生。[1]

另外,唐朝童子科出身的人,只要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一卷诵文十通者,给予官职;通七者,给予出身,即称作“童生”。这个“童生”与明清时期的“童生”并无关系。[2]

参考文献

  1. ^ 周发增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辞典,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 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 文化精萃分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