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餘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erolf666留言 | 贡献2018年2月15日 (四) 02:1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餘暇(英語:Leisure),又稱寬暇空閒閒暇休閒自由時間(free time),意指花費在基本維生活動,以及花費在勞動家務企業商業活動及教育之外的時間。對於餘暇的態度,隨著文化與生活型態不同,在各個地區有極大的差異。

餘暇與工作之間的分界,可能不太明顯,特別是針對某些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在餘暇時進行的活動,通常稱為休閒或消遣。將大部份時間投入工作,以致於沒有餘暇進行休閒,這種人通常被稱為工作狂。對於餘暇活動的研究,稱為休閒研究(Leisure studies)。

字義

餘暇(英語:Leisure)這個英文名詞,字根來自拉丁語licere,原義為允許、准許,也有自由的意思。這個單字進入法語,在14世紀時傳入中古英語,成為一個單字。

上古漢語中,暇這個字與閑同意[1],是指空閑、閒散、不做事的時間[2],衍生出從容、放鬆的意思[3]。最早暇與假在古代源自同一個字,可相互假借,後來分化為兩個字[4]。餘暇最早出自應劭的奏章,指空閒沒做事的時間[5]

歷史

不同的社會及文化中,對餘暇的態度有很大不同。人類學家發現,在狩獵採集社會中,餘暇時間的比例比農業社會及工業社會高。在發現美洲時,到達北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常批評休休尼人大盆地原住民部落極度懶散,成為一種偏見。此外,因為婦女被認為應該負擔家務工作,一般來說,男性享有的餘暇,多於女性。

現代餘暇觀念,起源於19世紀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來。情境主義國際(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曾提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餘暇只是一種刻意製造的社會幻覺,因為餘暇時間很少是可以被自由支配的;透過經濟及社會壓力,餘暇被當成一種商品,強迫個人購買。

註釋

  1. ^ 《說文解字》:「暇,閑也。」
  2. ^ 《尚書》〈酒誥〉:「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尚書孔氏傳》:「不敢自寬暇自逸豫。」
  3. ^ 《世說新語》〈任誕〉:「謝便起舞,神意甚暇。」
  4. ^ 《昭明文選》卷11〈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古雅日以銷憂。」李善之註:「賈逵《國語》注曰:『暇,閑 也。』暇或為假。楚辭曰:『遷逡次而勿驅,聊假日以消時。』」
  5. ^ 《後漢書》卷48〈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雖未足綱紀國體,宣洽時雍,庶幾觀察,增闡聖聽。惟因萬機之餘暇,游意省覽焉。」

參考書目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