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西街
外观
39°51′48″N 79°03′53″E / 39.8632156°N 79.0647901°E
| ||||||
---|---|---|---|---|---|---|
地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郭沫若故居 中国红楼梦学会 恭王府 | |||||
起點 | 柳荫街 | |||||
終點 | 地安门西大街 |
简介
前海西街西起柳荫街,南到地安门西大街。分为南北与东西两段,呈曲尺形。东西段落,中华民国时期,因河道北侧有恭王府,故称为“恭王府后身”。南北段落,因位于前海岸边,清朝宣统年间称“南河沿”,中华民国时称“前海西河沿”。1965年将两段合并,统称“前海西街”。[1]
过去,前海西街的东西段落与柳荫街同为玉河下游的月牙河河道。河道上曾有板桥、三座桥、响闸。三座桥与响闸在明朝、清朝时很受文人喜爱,诗中常被提及。清朝人施闰章《集响闸》诗云:“片雨城头送夕阳,池边楼馆受风凉。潺潺流水管弦思,袅袅浮云荇藻香。近浦雕栏齐系马,人筵雪绘施烹鲂。登临莫引江湖兴,杨柳河边似故乡。”[1]
前海西街南北段落东侧,原来有一个小湖。1950年后,称“西小海”或“西小池”,海边的道路称“前海西河沿”。[1]
1949年以后,月牙河河道改为暗沟。西小海也于1951年被改建为什刹海人民游泳场,1958年改建为什刹海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85年校名变更为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1]
2001年,有关部门整治了前海西街,拓宽了路面,扩大了绿地面积,种植了银杏、紫荆等花木,铺装了透水环保砖,并且新建了一处健身乐园。[1]
前海西街18号原来是恭亲府马圈,中华民国时期改建,成为同仁堂乐家的一处住宅,1963年间曾作为宋庆龄的住所,宋庆龄搬走后,郭沫若迁入,现在作为郭沫若故居对外开放。[1]
-
前海西街西侧的郭沫若故居大门
-
前海西街恭王府对面的人力三轮车
-
前海西街恭王府对面的人力三轮车
-
前海西街恭王府对面的人力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