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陆军小学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amLine留言 | 贡献2019年4月21日 (日) 11:0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陆军小学堂清廷光绪年间在各省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规定:陆军学堂分为正课学堂、速成学堂和速成师范学堂三类,其正课学堂仿日本军事教育体系,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1]

历史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拟《陆军小学堂章程》[1],开始在全国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宗旨为“一切教育,以忠君爱国为本原,德育、体育为基址,振尚武之精神,汰叫嚣之陋习”。[2]1905年后,各省的武备学堂多被改为陆军小学堂。

学制三年,每所学堂定额为90名至300名不等,年龄为15岁至18岁之间(武备学堂挑选的可在20岁以下)。各小学堂定额分三年招足,即每年招定额的三分之一,分为第一、二、三班,新生为三班,每年提升一班。[1]

开设课程有:

  • 修身:讲授四书、春秋、左传
  • 国文:
  • 外国文:
  • 历史:第一学年中国史,第二学年当代(国)史;第三学年外国史
  • 地理:第一学年中国地理,第二学年亚洲地理;第三学年世界地理
  • 算学:算术、初中代数、平面几何
  • 格致:物理、生理、动物、植物、地质
  • 画图:制图、测绘
  • 训械:
  • 操练:
  • 兵书:

各省开办情形

各省陆军小学堂大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间开办,其中直隶陆军小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已开办,还有个别省份(如广西陆军小学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才开办。这些小学堂多为武备学堂改建而成。[1]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时间 创办人 总办 学生数 备注
江南陆师学堂 江苏 1895 张之洞 第一期150人 1909年停办
吉林武备学堂 吉林 1896 长顺 数十人 1901年停办
湖北武备学堂 湖北 1897 张之洞 额定120人 1903年改为湖北武备高等学堂
浙江武备学堂 1897 廖寿丰 伍兰荪 额定40人 1906年改为浙江陆军小学堂
山西武备学堂 太原 1898 胡聘之 祖绳武 每年招收120人 光绪32年2月在武备学堂旧址开办。五期。
陕西武备学堂 1898 魏光焘 丁士斌 额定80人 1906年改为陕西陆军小学堂。共办五期
安徽武备学堂 1898 邓华熙 额定40人 1906年改为安徽陆军小学堂
云南武备学堂 1898 崧蕃 李烈钧 额定40人 光绪32年改为云南陆军小学堂
贵州武备学堂 1898 王毓藻 额定50人 1906年改为贵州陆军小学堂
四川武备学堂 1898 奎俊 额定120人 光绪32年改为四川陆军小学堂。共办五期500人。
直隶陆军小学堂 保定、姚村两地 光绪29年9月 至1914年共办五期
黄埔武备学堂 光绪31年改为广东陆军小学堂。共招六期580人。
山东陆军小学堂 光绪31年9月 额定210人
河南陆军小学堂 光绪31年 额定210人 各陆军小学堂最简陋的。
荆州陆军小学堂 光绪32年 定额90人 原振威新军随营学堂
察哈尔陆军小学堂 光绪31年 原武备学堂
奉天陆军小学堂 光绪31年 赵尔巽 一期生因年龄大于20岁,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名义毕业。二期恢复陆小。
广西陆军小学堂 桂林南门外 光绪33年2月 蔡锷 民初改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
江西陆军小学堂 光绪32年 原武备学堂。
吉林陆军小学堂 长春德胜门外教军场以西 光绪32年
甘肃陆军小学堂 光绪32年
江苏陆军小学堂 南京明故宫以北 光绪32年 各陆小办得最好的
黑龙江陆军小学堂 光绪33年 生源困难
西藏陆军小学堂 扎什城演武厅 光绪34年 联豫 速成科1年
新疆陆军小学堂 光绪32年
福建陆军小学堂
湖南陆军小学堂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赫治清. 第八章 太平天国与晚清军事教育训练制度. 《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卷》. 大象出版社. 1997. 
  2. ^ 姜克夫. 第一章 清末新军的编练和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 《民国军事史略稿·第一卷》. 中华书局.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