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包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趙錢1993留言 | 贡献2019年4月26日 (五) 15:43 (修正錯誤年份。)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包逊(1152年—12世纪1229年后),字敏道。南宋建昌軍治所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人。

绍兴二十二年生,包拯八世孫,包揚之弟。陆九渊弟子,喜談禪。[1]陸九淵批評包遜“書詞亦尚虚驕,未甚穩實”,又說他“來書所述未能臻此,平時氣質復浮溢於紙筆間矣”。淳熙甲午(1174年),举于乡,隔年落第,遂不复仕进。绍定二年(1229年),前去浦城拜访真德秀,与之探讨《论语》、《孟子》经义。包逊过粤山,南海知县闻其名,延请至县学讲道,包逊講學能“发挥孟子要旨”。粤岭学长將此次包的讲义刻于学。[2]卒年不詳。

注釋

  1. ^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中《南城包生行卷》載:“敏道從朱、陸二先生學,而微喜談禪。”
  2. ^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跋包敏道讲义》载: “绍定己丑(1229)之孟夏,盱江包君敏道,过予粤山之麓。县尹宋侯闻其名,延致庠校发挥孟氏要指。……越翼日,予复屈致家塾。君首以夫子之志学,孟子之尚志为儿辈言之;次论人性之善,所以可为尧舜者,明白切至,听者欣然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