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輝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24.5.97留言2019年5月2日 (四) 10:30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薔薇輝石
薔薇輝石晶體於岩石上
基本資料
類別鏈矽酸鹽
化学式(Mn2+,Fe2+,Mg,Ca)SiO3
施特龙茨分类09.DK.05
戴納礦物分類65.04.01.01
晶体空间群三斜晶系 1 軸面
晶胞a = 9.758 Å, b = 10.499 Å, c = 12.205 Å; α = 108.58°, β = 102.92°, γ = 82.52°; Z = 20
性質
顏色玫瑰粉紅至棕紅色、灰色或黃色
晶体惯态板狀晶體、塊狀、粒狀
晶系三斜晶系 - 軸面 H-M 標記為 (1) 間隙群: P1
雙晶板層,平面組成 {010}
断口參差不齊的貝殼狀
莫氏硬度5.5 - 6.5
光澤玻璃珍珠光澤
條痕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
比重3.57 - 3.76
光學性質Biaxial (+)
折射率nα = 1.711 - 1.738 nβ = 1.714 - 1.741 nγ = 1.724 - 1.751
双折射δ = 0.013
多色性柔弱
參考文獻[1][2][3]

薔薇輝石學名:Rhodonite),又名玫瑰石,是錳鏈矽酸鹽((Mn、Fe、Mg、Ca)SiO3)與礦物質準輝石組的成員,在結晶的三斜晶系。它通常發生是由於可解理緊湊成塊與玫瑰紅的顏色(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ῥόδος rhodos,白裡透紅),往往傾向於表面氧化的褐色。

薔薇輝石的晶體通常有一個厚厚的板狀常態,但均少見。它有一個完美的棱柱形解理,幾乎成直角。硬度為5.5-6.5,和比重3.4-3.7;光澤為玻璃光澤,即不常珠光的解理面。通常是部分地由,時有可能存在相當多的取代;含有高達20%氧化鈣的灰棕色多種被稱為鈣薔薇輝石; 鋅薔薇輝石含有氧化鋅7%的含鋅品種。

薔薇輝石的鏈矽酸鹽(鏈狀矽酸鹽)結構有五個二氧化矽四面體的重複單元。罕見的多晶型物三斜錳輝石,形成在壓力與溫度條件不同,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但為7個四面體的重複單元。

參考文獻

  1. ^ Handbook of Mineralogy
  2. ^ Rhodonite, Mindat.org
  3. ^ Rhodonite, Webmineral data

Public Domain 本条目包含来自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