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巡迴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urhamer留言 | 贡献2019年11月11日 (一) 07:03 →‎闞超俊 Jim Kan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4 Deserts
地點中國、智利、埃及、南極洲
種類越野
起始2003
最佳成績
  • Gobi March(女): 德国 Anne-Marie Flammersfeld 27小時53分21秒 (2012)
  • Gobi March(男): 西班牙 Vicente Juan Garcia Beneito 23小時12分33秒 (2012)
  • Atacama Crossing(女): 德国 Anne-Marie Flammersfeld 29小時49分53秒 (2012)
  • Atacama Crossing(男): 西班牙 Vicente Juan Garcia Beneito 23小時46分51秒 (2012)
  • Sahara Race(女): 美国 Jax Mariash Koudele 29小時10分20秒 (2016)
  • Sahara Race(男): 日本 いいのわたる 22小時28分29秒 (2016)
  • Last Desert(女): 美国 Jax Mariash Koudele 250.8公里 (2016)
  • Last Desert(男): 瑞士 Filippo Rossi 251.7公里 (2016)
  • Racing the Planet(女): 美国 Lia Farley 27小時12分26秒 (2013)
  • Racing the Planet(男): 南非 Ryan Sandes 22小時46分42秒 (2014)
官方網站https://www.4deserts.com

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巡迴賽The 4 Deserts Race Series)是以4個險惡地區為舞台,進行7天6夜250公里的長跑賽事,除南極外其餘3個賽事每年舉辦地點不同,例如中國/蒙古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马沙漠納米比亞沙漠,以及南極等。在首3站完成其中2站比賽的選手,才有資格參加在南極舉辦的比賽。冠軍的計分方式,是以當屆南極完賽者在四大賽事的積分總和排名。此外,若能在同一日曆年內賽事完成四大極地賽參加者,則稱為大滿貫總冠軍。

簡介

賽事共分為七個階段,在沙漠生活7日6夜。首3天為短途賽(大約40km),第4至5天為長途賽(大約80-90km),第6天為標準馬拉松距離(大約42km);最後一天距離最短,大約為10km。

規則

參賽者沿途須背負自己的食物、药物、水、睡袋、瑞士刀、打火機、信號鏡、毒蛇解毒劑、鋁箔保暖毯等大會規定必須品,平均背包重量大約10公斤。主辦單位在每次比賽前均詳細檢查參賽者裝備,如不符合裝備要求參加者須於當地購買。而大會每天只會在檢查站和露營點提供清水和輕便帳幕[1]予參賽者,違反規定者將會被罰時或取消參賽資格。

闞超俊 Jim Kan

台灣超馬型男Jim於2016年完成戈壁沙漠(中國新疆)、2017年阿他卡馬沙漠(智利阿塔卡馬)2018最後的沙漠南極(南極)2019Racing the Planet 紐西蘭長征(紐西蘭南島)2019納米比亞沙漠(納米比亞)等挑戰,完成CNN公認世界上最艱難的徒手跑步比賽之一(四大沙漠挑戰,並成功加入四大沙漠俱樂部:4Deserts Club)、台灣第五人。

林義傑成績

臺灣選手林義傑,在2003年戈壁沙漠站獲得第三名、2004年智利阿他加马沙漠站第一名、2005年埃及撒哈拉沙漠站第二名,2006年南極站第三名,2006年戈壁沙漠站第一名。林義傑稱其四年積分合併到2006年計算後,四大極地的總積分排名第一,拿下世界極地超級馬拉松的總冠軍。之後主辦官方單位將林義傑所說的四年合計總冠軍就地合法為第一屆總冠軍(2006)[2]

參考資料

  1. ^ 僅限露營點
  2. ^ 4Deserts官方成績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