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陸軍總司令部 (德國國防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2019年12月9日 (一) 17:34 (bot: 清理跨語言連結阿道夫·豪辛格成為內部連結:編輯摘要的red link經繁簡轉換後存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陸軍總司令部
Oberkommando des Heeres
總司令旗 1938 to 1942

國家或地區 納粹德國
部門 德意志國防軍
種類總司令部
直屬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別稱OKH
標識
總參謀長旗 1944-45
總司令旗 1938-42

陸軍總司令部(德語:Oberkommando des Heeres,通稱「OKH」)是1936年至1945年德意志國防軍陸軍部隊的最高指揮機構,在理論上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指揮。但實際上在1941年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歐洲西線作戰,「陸軍總司令部」則指揮東線作戰。

「陸軍總司令部」與「海軍總司令部」、「空軍總司令部德语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鼎足而立分別指揮陸、海、空三軍,理論上三者皆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指揮管轄,不過因為海、空軍為技術專業軍種,希特勒在事務上難以置喙,故享有較大指揮自主權。

「陸軍總司令部」在1939年遷移至柏林南方佐森地區的地下化建築司令部,為了保密以「梅巴赫一號」(Maybach I)作為稱呼代號,另有「梅巴赫二號」(Maybach II)則是指「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在陸軍傳統上,總司令部不負責作戰計畫,這個任務由總參謀部進行,因此陸軍總參謀長才是全陸軍中地位最重要的人物。

組織架構(1939)

  • 陸軍總司令
    • 人事局
    • 陸軍軍備局
    • 兵役局
    • 管理局
    • 裝甲兵總監(Inspekteur der Schnelltruppen)
    • 總參謀部(Generalstab des Heeres)
      • 第一處(Oberquartiermeister I)
        • 第一課(作戰)
        • 第五課(運輸)
        • 第六課(後勤)
        • 第九課(測量製圖)
        • 第十課(要塞工事)
      • 第二處(Oberquartiermeister II)
        • 第四課(教育訓練)
        • 第十一課(軍官教育)
      • 第三處(Oberquartiermeister III)
        • 第二課(編制)
        • 第八課(技術)
      • 第四處(Oberquartiermeister IV)
        • 第三課(西方國家軍事)
        • 第十二課(東方國家軍事)
      • 第五處(Oberquartiermeister V)
        • 第七課(文史記錄)
      • 陸軍大學(Kriegsakademie)

歷任陸軍總司令

歷任陸軍總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