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erthe留言 | 贡献2020年1月20日 (一) 13:5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王汝玉(14世纪—1410年代),名以字行直隸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官员。

王汝玉年少强闻博知,从学于楊維楨。十七岁中举人。永乐年间,由應天府學訓導翰林五經博士,后累任右春坊右贊善,預修《永樂大典》。永樂七年(1409年),因修《禮書》紊制度连坐,当戍邊。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特赦,并任其为翰林典籍,之后再升左贊善。后因解縉连坐病死。洪熙初年(1425年),贈太子賓客,謚文靖[1][2]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52):“王汝玉,名遂,以字行,長洲人。穎敏強記。少從楊維楨學。年十七,舉於鄉。永樂初,由應天府學訓導擢翰林五經博士,歷遷右春坊右贊善,預修《永樂大典》。仁宗在東宮,特被寵遇。群臣應制撰《神龜賦》,汝玉第一,解縉次之。七年坐修《禮書》紊制度,當戍邊。皇太子監國,宥之,以為翰林典籍。尋進左贊善,坐解縉累,瘐死。洪熙初,贈太子賓客,謚文靖,遣官祭其家。”
  2. ^ 明史》(卷147):“永樂八年,縉奏事入京……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至剛,皆下獄。汝玉、貫、紘、引高、得抃皆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