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bls1911留言 | 贡献2020年2月20日 (四) 03:4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孔悝(?—?),春秋时期衛國大夫,孔文子孔圉之子,衛靈公之外孫,衞後莊公蒯聵的外甥。

衛靈公時,蒯聵欲殺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事敗而逃亡到晉國。衛靈公死後,南子立蒯聵之子「輒」即位,是為衞出公。蒯聵回國後希望奪回君主之位,於是便挾持孔悝以壯大自己的勢力發動政變,孔子弟子子路當時是孔悝的家臣,為了拯救孔悝而被殺害,遺體還被醢刑。衛出公出逃,蒯聵繼位,是為衞後莊公。莊公為感謝孔悝的幫助,銘鼎以誌。

孔悝的封地為衛國重要城邑戚城,又稱孔悝城,遗址位於濮陽,現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參考資料

  1. ^ A walled Site of Longshan Period Found in Qicheng, Henan Province.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5-05-29. 
  2. ^ 戚城遗址. 新华网. 200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