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首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8日 (日) 17:24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漢服首服Cat:中國頭飾))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漢服首服汉族古代傳統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包括冠帽、巾幀、頭飾等。男子首服的冠帽有冕冠爵弁(雀弁)、皮弁韦弁冠弁武弁通天冠长冠、乌帽,巾幘有幅巾網巾東坡巾唐巾飄飄巾儒巾等等。女子首服的冠帽有鳳冠珠翠冠。兒童的首服大部份與成人不同,多為色彩鮮豔並綴上吉祥圖案的巾帽,如與頭飾有(梳篦)、步搖抹額巾幗狄髻等。皇帝、公侯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的礼冠叫做

古代汉族男女自嬰兒期剃去部份頭髮,餘下的頭髮會用頭繩髮帶束成小髻。少年時開始留髮,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簪固定。男子常常戴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翠翘、冠梳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头插梳篦自汉代即有记载。[1]南朝婦女就愛在髻上插飾梳栉。[2]唐朝妇女流行廣插钗梳。[3]北宋宮中婦女多在飾冠上安插白角長梳,[4][5]後來傳至民間,有高髻插梳之飾。[6][7]宋词曰:髻鬟云样梳。[8]明代女子盛装头上插满釵梳。[9]常州卜恒顺梳篦店开设于明代天启年间(1622),世代相传,有“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花”五种工艺。汉族妇女还有戴绢花的习俗,所谓“宝髻簪花花”。[10]王母娘娘汉武帝髻上插大花。[11]明朝孔府在大庄设佃户花庄,一年四季专供孔府摆设和夫人、小姐插戴,演习宫女的冠戴装束绢花。

列表

冠帽巾幘

名稱 別稱 材質 適用性別 適用年齡 配搭 流行時代
襆頭 平式襆頭 軟裹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唐至宋
結式襆頭 胡桃結巾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唐至宋
四腳襆頭 四角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唐至宋
硬裹襆頭 軍容頭、硬腳襆頭 硬胎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唐至宋
展腳襆頭 直腳襆頭、軍容頭、
硬裹襆頭、硬腳襆頭
硬胎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唐)
公服(宋至明
唐至明
官帽 堂帽、烏紗帽 硬胎織物 成人 補服
翼善冠 折上巾 硬胎織物、金絲 成人 皇帝、皇太子常服 唐至明
垂腳襆頭 軟腳襆頭 織物 成人 唐官服、宋明士庶常禮服 唐至明
唐巾 軟翅紗巾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中官帽 - 硬胎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內使帽 - 硬胎織物 成人 內使常服
冕冠 十二旒冕 -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禮服 周至明
平冕 平天冠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祭服 漢至宋
九旒冕 -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太子、親王禮服 周至明
八旒冕 - 硬胎織物 成人 王世子禮服 周至明
七旒冕 - 硬胎織物 成人 郡王禮服 周至明
弁冠 皮弁 -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皇太子、親王、郡王禮服 周至明
爵弁 雀弁 硬胎織物 成人 大夫、士祭服、禮服(周)
官員祭服、禮服
周至漢
武弁 -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祭服、禮服 周至明
燕弁 -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常禮服
鳳冠 翟衣鳳冠 - 竹胎飾金屬 成人 皇后、皇太子妃禮服 宋至明
花釵鳳冠 - 竹胎飾金屬 成人 皇后、皇太子妃常禮服
其他皇族女性禮服
宋至明
翟冠 - 竹胎飾金屬 成人 命婦常禮服、吉服
士庶婚服
宋至明
常服鳳冠 - 金屬 成人 士庶常禮服、吉服 唐至五代
梁冠 進賢冠 - 竹胎織物 成人 郡王長子與官員
朝服、祭服
周至明
貂蟬冠 貂蟬籠巾冠、籠巾 硬織物 成人 有封爵的官員朝服、祭服 漢至明
通天冠 卷雲冠 硬胎織物 成人 皇帝禮服 漢至明
遠遊冠 - 硬胎織物 成人 諸王禮服 漢至宋
巧士冠 方山冠 硬胎織物 成人 官員祭服
獬豸冠 法冠 硬胎織物 成人 官員常服 周至漢
四方平定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莊子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周至漢
萬字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披雲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平頂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軟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吏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二儀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瓦楞棕帽 - 硬胎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瓜皮帽 - 硬胎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綸巾 諸葛巾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 漢至魏晉
東坡巾 烏角巾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宋至明
方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飄飄巾 逍遙巾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周至明
周子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宋至明
儒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宋至明
雲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幅巾 -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漢至明
周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網巾 - 織物 成人 不拘
風帽 - 織物 成人 士庶袍服
浩然巾 -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漢至明
瓦楞巾 -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宋至明
純陽巾 樂天巾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唐至明
方山巾 程子冠 織物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唐至明
仙桃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漢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深衣 宋至明
平上幘 - 織物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 魏晉南北朝
折角巾 林宗巾 織物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 漢至宋
四周巾 - 織物 成人 士庶便服 漢至明
帕頭 絔頭、陌頭、絡頭、幧頭、
綃頭、帩頭、樵頭、鞨巾
織物 成人 士庶便服 唐至明
長冠 - 竹葉編 成人 士庶便服
高山冠 - 硬胎織物 成人 官服 周至漢
小冠 - 皮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周至漢
緇撮 緇布冠、卷幘、
弁髦、小包頭
小包巾
織物 少年、成人 士庶常服、便服 周至明
金絲冠 金線梁冠、金冠兒 金屬 成人 士庶常禮服、常服
抹額 眉勒、箍子、箍兒、
額箍、兜勒、腦箍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 元至近代
額帕 額子、包頭 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 宋至近代
圈帽 空頂幘、半頭幘
、童子幘、帽箍
織物 通用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漢至當代
虎頭帽 虎帽 織物 不拘 嬰幼兒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狗頭帽 - 織物 不拘 嬰幼兒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花帽 - 織物 嬰幼兒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八卦帽 - 織物 通用 嬰幼兒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狀元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鴟鴞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公子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相公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通天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蓮花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石榴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鳳凰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金瓜蝴蝶帽 - 織物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六合一統帽 小帽 硬胎織物 不拘 士庶常禮服、常服、便服
碗帽 金瓜帽 織物 不拘 嬰兒、兒童 吉服、常服 宋至當代
斗笠(箬笠、竹笠) 圓笠 - 竹、草、藤編 不拘 不拘 便服 周至明
方笠 瓦楞帽 竹、草、藤編 不拘 不拘 便服
漁笠 - 竹、草、藤編 不拘 不拘 便服 明至當代
東坡笠 蘇公笠、客家涼帽、
涼笠、雲笠
竹編加帽帷 不拘 不拘 士庶常服、便服 宋至當代
大帽 - 硬胎織物、竹編、馬尾毛 成人 士庶袍服
煙墩帽 - 硬胎織物、竹編、馬尾毛 成人 士庶袍服
氈帽 - 硬胎織物、竹編、馬尾毛 成人 士庶常服
卷荷帽 蓮葉帽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 南北朝
白帢 白幍 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 魏晉南北朝
高屋帽 白紗帽 白帽、白高帽、白紗高屋帽 硬織物 成人 皇帝常服 南朝至唐
烏紗高屋帽 高屋烏紗帽、黑紗高屋帽、高頂烏紗帽 硬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南朝至宋
逐鹿帽 - 硬織物 成人 士庶常服、常禮服 南朝
珠翠冠 - 金屬 成人 常服 南北朝至明
玉葉冠 - 金屬鑲玉 成人 常服
步搖冠 - 金屬 通用 成人 常服 南北朝
羃離 - 竹編帽加織物 成人 常服
帷帽 - 竹編帽加織物 成人 常服
文公帕 韓公帕 織物 成人 不拘 唐至當代
蓋頭 蓋巾、搭面、袱子 織物 成人 婚服 唐至當代

髮飾(頭面)

名稱 別稱 材質 適用性別 適用年齡 配搭 流行時代
簪釵 - 不拘 通用 成人 不拘 上古至當代
- 不拘 成人 不拘 上古至當代
雙尖簪 - 金屬、玉 成人 不拘 上古至當代
步搖 - 不拘 成人 不拘 漢至當代
花釵 - 不拘 成人 花釵禮衣、大袖襦裙
鈿釵 - 不拘 成人 鈿釵禮衣、大袖襦裙
華勝 - 不拘 成人 常禮服、禮服、吉服 漢至宋
鬧蛾 - 不拘 不拘 成人 常禮服、禮服、吉服
雪柳 - 不拘 不拘 成人 常禮服、禮服、吉服
玉梅 - 不拘 不拘 成人 常禮服、禮服、吉服
耳挖簪 - 不拘 不拘 成人 不拘 宋至當代
掛珠簪 掛珠釵、銜珠簪、銜珠釵 不拘 成人 不拘 宋至當代
絹花 - 不拘 不拘 成人 不拘 唐至當代
挑心 - 金屬 成人 狄髻
分心 - 金屬 成人 狄髻
滿冠 - 金屬 成人 狄髻
鈿兒 - 金屬 成人 狄髻
掩鬢 - 金屬 成人 狄髻
壓鬢簪 壓鬢釵、倒插 金屬 成人 狄髻
花頭簪 - 金屬 成人 狄髻
鳳頭簪 - 金屬 成人 狄髻、鳳冠
- 不拘 成人 不拘 上古至當代
- 不拘 成人 不拘 上古至當代
假髮(髲髢)
假髻 (義髻)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不拘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不拘 周至明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不拘 周至明
蔽髻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不拘 魏晉南北朝
大手髻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夫人、貴人以下命婦 魏晉南北朝
木髻 - 頭髮、絲線、麻 成人 不拘
狄髻 髮鼓 金屬絲編 成人 常服、常禮服、吉服
頭繩 髮索 織物 不拘 不拘 上古至當代
髮帶 - 織物 通用 不拘 不拘 上古至當代
抹额 男女
昭君套

註釋

  1. ^ (唐)宇文氏,《妆台记》“汉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时王母下降,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遂贯以凤头钗,孔雀搔头,云头篦以玳瑁为之。”“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插云头篦,又梳百花髻。”
  2. ^ (唐)段公路《北戸録》“着白紗帽而尚青袍或牙梳挿髻”
  3. ^ 《舊唐書·文宗紀》:“太和二年,诏諸公主不得廣插钗梳。”
  4. ^ 宋·王栐《燕翼贻謀錄》卷四:“舊制,婦人冠漆紗爲之,而加以飾,金銀珠翠,采色裝花,初無定制。仁宗時,宮中以白角改造冠並梳,冠之長至三尺,有等肩者,梳至一尺。議者以爲妖,仁宗亦惡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诏禁中外不得以角爲冠梳,冠廣不得過一尺,長不得過四寸,梳長不得過四寸。終仁宗之世無敢犯者。其後侈靡之風盛行,冠不特白角,又易以魚枕;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
  5. ^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一四《王禮考》:“皇祐元年......先時宮中尚白角冠梳,人爭效之,謂之內樣。其冠名曰‘垂肩’,至有長三尺;梳長亦逾尺。議者以爲服妖,故禁止焉。”
  6. ^ 《太平廣記》卷三二二引《志怪錄》:“綵衣白妝,頭上有花插及銀钗象牙梳。”
  7. ^ 宋陸游《入蜀記》:“未嫁者率爲同心髻,高二尺,插銀钗至六只,後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8. ^ 李祁,《醉桃源》“渡江桃叶酒家垆,髻鬟云样梳。”
  9. ^ 《金瓶梅》第三十二回李桂姐拜娘認女應伯爵打渾趨時:“眾人看見他頭戴銀絲鬏髻,周圍金纍絲釵梳,珠翠堆滿。”
  10. ^ 魏庆之,宋,《诗人玉屑》
  11. ^ (汉)班固撰《汉武帝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