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灣小黃鼠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高晶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30日 (一) 06:2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台灣小黃鼠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鼬科 Mustelidae
属: 鼬属 Mustela
种:
台灣小黃鼠狼 M. formosana
二名法
Mustela formosana

台灣小黃鼠狼学名Mustela formosana )又作臺灣高山小黃鼠狼,为鼬科鼬属的动物。本種為台灣的特有種,在1969年時由台北預防醫學研究所在合歡山地區進行疾病動物媒介研究時捕捉到,但當時被當作黃鼠狼的幼體(標本現存放於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直到1997年由東海大學教授林良恭再度發現,經過外型對比、核行及行為上的判定,正式發表為新物種。

特徵

外型和伶鼬相似,頭部到尾巴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全長16~20公分,體重也不到60公克。

習性

目前對此詳細的習性並不多,只知道台灣高山小黃鼠狼大多分布在高海拔例如合歡山這樣的地區。食性不明,只知道台灣高山小黃鼠狼會捕捉野鼠。

保護

台灣高山小黃鼠狼目前被農委會歸類為第3級「其他應予保育」類野生動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