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 (州轄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BOVE THE SKY留言 | 贡献2020年4月18日 (六) 15:23 (內容擴充)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新竹市
しんちくし
日治臺灣新竹州的
1930年-1945年

新竹市役所
首府東門町1丁目1番地
面积 
• 1942年
100.5919平方公里(38.8387平方英里)
人口 
• 1942年
92692
政府
新竹市市長 
• 1930年-1931年
首任:山本正一
• 1942年-1945年
末任:水崎格
歷史 
• 改制新竹街為新竹市
1930年1月20日
• 日本投降,撤離台灣。改制為新竹市 (1945年-1950年)
1945年10月26日
行政分區14大字15町
前身
继承
新竹街
新竹市 (1945年-1950年)
今属于 中華民國新竹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新竹市
假名しんちくし
平文式罗马字Shinchikushi

新竹市(日语:新竹市しんちくし Shinchiku shi */?),為1930年1月20日~1945年10月26日年間存在之行政區,為新竹州州轄市

行政區劃

1930年1月20日,原新竹州新竹郡所屬之新竹街升格為新竹市,轄域內分為新竹客雅吉羊崙沙崙崙子溪埔子苦苓脚樹林頭水田湳雅東勢赤土崎埔頂柴梳山金山面十五個大字。其範圍包含今新竹市北區的東半部,以及東區的中西部及東部地區。1931年9月,香山庄牛埔的一部份被編入新竹市。1935年8月,新竹市實施町名改正,市區(大字新竹)劃分成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十五町。

1941年10月,原新竹郡香山庄之全部、舊港庄之西南部、六家庄之西南部併入新竹市,舊港庄、六家庄其餘部分合併成立竹北庄。其中香山庄轄域包括青草湖牛埔香山坑茄苳湖香山海山罟塩水港南隘楊寮虎子山浸水十一個大字;舊港庄併入部分包括槺榔十塊寮油車港三個大字與舊港之一小部分;六家庄併入部分則包括二十張犁九甲埔兩個大字。合併後的轄區範圍與今新竹市相同。

新竹市位於新竹州中心,昭和5年1月20日升格為市。

市區區劃

新竹市為了管理上的需要,自1935年10月將新竹市劃分為不同區,各區設置一區長,負責其區內的政令宣導和衛生、災害防治等事務,新竹市一共分為25區。

新竹市各區一覽[1]
區名 區域 備注
東門町區 東門町
西門町區 西門町
南門町區 南門町
北門町區 北門町、部分田町和北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湳雅 1938年10月修正[2]
表町區 表町
榮町區 榮町
花園町區 花園町和驛前派出所管內的東勢、部分赤土崎
黑金町區 黑金町
錦町區 錦町、部分田町和東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水田 1938年10月修正[2]
新興町區 新興町、東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客雅
住吉町區 住吉町、西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客雅
宮前町區 宮前町、西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崙子
旭町區 旭町
新富町區 新富町、北門派出所管內的部分崙子 1941年10月新增[3]
埔頂區 東勢、赤土崎、埔頂、柴梳山、金山面
樹林頭區 沙崙、吉羊崙、苦苓腳、湳雅、樹林頭、溪埔子
南寮區 十塊寮、槺榔、油車港
楊寮區 楊寮、虎子山
牛埔區 牛埔、浸水
香山區 香山
香山坑區 香山坑
海山罟區 海山罟、茄苳湖
鹽水港區 鹽水港、南隘
青草湖區 青草湖
九甲埔區 二十張犁、九甲埔

官公署

新竹郵便局
新竹森林公園舊貌。

學校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 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今 東門國小
  • 新竹第一公學校
  • 新竹第二公學校
  • 新竹第三公學校
  • 新竹第四公學校
  • 住吉公學校
  • 新竹第一幼稚園
  • 新竹第二幼稚園

醫療

  • 新竹醫院
  • 市立北辰醫院(貧民診療)
  • 市立城西醫院(傳染病院,1937年由客雅遷至崙子)

其他設施

  • 新竹州圖書館
    新竹州圖書館
  • 新竹公會堂
    新竹公會堂
  • 新竹市社會館
  • 新竹市公設質舖
  • 新竹市營食堂
  • 新竹市營映畫常設館(有樂館,今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 新竹市立水泳場(新竹公園內)
  • 新竹兒童遊園地(新竹公園內)
  • 新竹市公共住宅
  • 新竹水道
  • 北門消費市場
  • 東門消費市場
  • 南門消費市場
  • 西門消費市場
  • 新竹市家畜市場
  • 新竹市卸市場

名勝舊蹟

參考資料

  1. ^ 新竹市區設置規程.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5-09-30. 
  2. ^ 2.0 2.1 新竹市告示第19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8-10-06. 
  3. ^ 新竹市告示第32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4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