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4月19日 (日) 03:36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亚洲民族Cat:亚洲族群))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又稱白霫,中國南北朝時期漠北草原的古代少數民族,匈奴之別種,鐵勒十五部之一,以狩獵、游牧為生,勝兵三千人。白霫自6世紀開始興起,游牧於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拔野古東的獨洛河(今圖拉河)東北等地。白霫東接靺鞨,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北與烏羅渾相接。地周二千里,四面有山,環繞其境。人多善射獵,好以赤皮為衣緣,婦人貴銅釧,衣襟上下懸小銅鈴,風俗略與契丹同。

白霫隨同鐵勒臣服於突厥。唐太宗擊敗東突厥之後,改歸附於唐朝。當時有都倫紇斤部落四萬戶,勝兵萬餘人。貞觀三年,其君長遣使貢方物。647年,以其地為寘顏州,白霫封族長為刺史,轄區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南至蒙古國東方省一帶,還有一部分白霫人被遷徙到今天的內蒙古赤峰一帶的居延州。最後後遷潢水以南,歸附於族。

帝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