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enamed user 7jjgug52hi7jjg4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7日 (四) 00:51 (回退203.218.124.141 (讨论)做出的 2 次编辑,到由203.218.107.172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Hong Kong Film Critics Society
成立時間1995年3月
地址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英語:Hong Kong Film Critics Society)成立於1995年3月,是香港首個由影評人組成的文化組織,為國際影評人協會成員之一,現時會員約70人。宗旨是團結志同道合的影評人,維護電影評論的獨立自主性,從文化和藝術的評論角度推動香港電影,對香港電影的成就作出肯定的評價。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深信電影評論建基於自由討論,所以亦十分關注政府於文化和電影藝術方面的政策。

香港現有兩個主要影評人組織: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多為電影節目策劃(如李焯桃、何思穎)、電影研究工作者(如黃愛玲、羅卡、蒲鋒)、電影學者(如葉月瑜、游靜)、電影工作者(如文雋、林超榮)、文化人及影評人等;香港影評人協會會員則多為報刊專欄作者、媒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影評人等。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每年年初均舉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選大會,由會員經過激烈討論及三輪投票,檢視過去一年公映的香港電影,選出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演員五項大獎,此外選出年度推薦電影(即最佳電影以外值得推薦的影片),透過理性的交流和討論,表揚香港電影及電影工作者的成就。為增加評選的透明度及公信力,評選大會的討論過程均記錄在案,並結集成每年出版的《香港電影回顧》影評文集[1],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

出版

除每年出版的《香港電影回顧》,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致力出版電影讀物,包括《王家衛的映畫世界》、《江湖未定:當代武俠電影達域境論述》、《雙城映對:香港城市與香港電影初對話》、《溜走的激情: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後九七與香港電影》等專題電影書籍;2007年12月開始出版季刊《HKinema》;亦曾出版《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推廣電影通識教育。

中學生電影教育計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自2004年開始統籌「中學生電影教育計劃」,獲利希慎基金及香港電影資料館資助,內容涵蓋:香港電影與社會、看當代香港電影的特色、從文學到電影、城市電影等。

中學生電影通識計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2009年學會舉辦「中學生電影通識計劃」,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配合新高中課程發展項目,為高中學生提供更全面及具彈性的電影教育計劃。

電影少年宮教育計劃

2007-2009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舉辦「電影少年宮」[2],獲藝術發展局支持,內容包括電影藝術評賞、電影藝術創作及學生的成果展示,學生除了學習到電影欣賞及創作基礎知識外,亦分組進行短片創作,透過導師協助,進行紀錄片或劇情片的短片創作。

電影放映

節目 內容
2002 名片巡迴放映系列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策劃,包括「喜劇巨匠」[3]、「科幻里程」[4]及「戲夢人生」[5]專題放映節目,放映後均由影評人負責講解,把電影文化帶進不同社區。
2010 說影生花──影評人之選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籌辦,由影評人精選六部經典電影(《其後》、《去年在馬倫巴》、《魂斷威尼斯》、《錫鼓》、《薩拉戈薩的手稿》、《心外幽情》),放映後舉辦座談會,並設有電影評論工作坊。[6]
2011 說影再生花──影評人之選2011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由影評人精選另外六部電影(《同流者》、《怪談》、《廣島之戀》、《陌生女子的來信》、《黛絲姑娘》、《寂寞的妻子》),設映後座談會及電影評論工作坊。[7]
2012 影評人之選2012──時代的電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由影評人精選六部與時代同步的電影(《電視台風雲》、《露西亞》、《大路雙王》、《碼頭風雲》、《我控訴》、《日本之夜與霧》),設映後座談會及電影評論工作坊。[8]
2013 影評人之選2013──無限的敘事風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在敘事上具開拓意義或手法強烈的電影(《迷情》、《唐人街》、《好男好女》、《舞會請帖》、《凝聚的沉默》、《莎蓮與茱莉浪遊記》),設映後座談會及電影敘事工作坊。[9]
2014 影評人之選2014──映畫有畫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有關西方繪畫的電影(《河流》、《諾言》、《情慾色香味》、《擦紙膠頭》、《光之夢》、《愛德華蒙克》),設映後座談會及電影講堂。[10]
2015 影評人之選2015──人在旅途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有關旅程體驗的電影(《霧中風景》、《愛麗絲漫遊記》、《男人之苦寅次郎芙蓉花》、《貨車》、《過客》、《聖山》),設映後座談會及公路電影工作坊。[11]
2016 影評人之選2016──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導演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改編舞台劇作品的電影(《哈姆雷特》、《相見恨晚》、《巴爾》、《豪門巧婦》、《心中天網島》、《淑女妖狐》),設映後座談會及「劇場X電影」工作坊。[12]
2017 影評人之選2017──光影六樂章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和音樂有關的電影(《別回頭》、《馬勒狂想曲》、《落英繽紛未聞時》、《天涯歌女》、《機械生活》、《唐喬望尼》),設映後座談會。[13]
2017 影評人之選2017──神秘學與電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和神秘學有關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活死人之旅》、《萬世魔星》、《X聖治》、《女巫》、《靈光》),設映後座談會及「電影,肯定是神秘學」工作坊。[14]
2018 影評人之選2018──1968:電影非常年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和1968有關的電影(《假如‥‥》、《死不逢時》、《玩笑》、《昨日‧明日》、《死亡使者》、《新宿小偷日記》),設映後座談會及「68回望:時代與電影」工作坊。[15]
2018 影評人之選2018──電影,從鐵路開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精選六部與火車有關的電影(《家族》、《時光倒流歐羅巴》、《越歐快車》、《暴走列車》、《火車謀殺案》、《嚴密監視的列車》),設映後座談會。[16]

其他活動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定期舉辦藝術教育活動,例如曾與「香港藝術中心」、「百老匯電影中心」及「香港電影資料館」合辦電影欣賞課程;統籌「遊遊牧.圍圍評──藝術評論發展計劃」、「邊走邊評──藝術評論發展計劃」等;與三聯書店合辦「你想知道的電影八個面相」、「黑幫類型四面睇」等電影賞析工作坊;與張虹創立的「采風電影」合辦「紀實目光──紀錄片工作坊」;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合辦「電影大師A和B的8堂課」、「日本巨匠J&K的6堂課」及「A-Z:五月的五堂課」等課程;亦曾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每月舉行的《CIA三面睇》,為電影製作人、影評人及大眾提供交流機會。[17]

歷任會長

任別 姓名 擔任時間 卸任時間
第1任 李焯桃 1995年 1999年
第2任 黃國兆 1999年 2001年
第3任 蒲鋒 2001年 2003年
第4任 朗天 2003年 2007年
第5任 張偉雄 2007年 2012年
第6任 陳志華 2012年 2016年
第7任 黃志輝 2016年 2018年
第8任 卓男 2018年 2020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