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互動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94.66.206.5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00:24 (维基百科不是维基学院或维基教科书)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符號互動主义理论(英語: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ry),起源於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並以喬治·賀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論述為其主要中心,而米德同時也是互動學派英语Interaction theory的創辦人;其後則是由布魯默(Herbert Blumer)在1950年將其符號互動論的中心思想理念宣揚光大,起初符號互動論這一名詞是米德的學生——赫伯特·布魯默(Herbert Blumer)所先使用。

在符號互動論中,最常討論的理論為自我概念理論英语self concept theory,其概念為「我是社會的產物,人們對於我的看法即是他人對於我的看法」。

其他與符號互動論相關聯的理論還有高夫曼(Goffman)的劇場理論、皮爾斯和克里農(Pearce&Cronee)的意義統整合管理理論英语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