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消費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alter Grassroot留言 | 贡献2020年8月5日 (三) 10:09 (clean up WP:CONCOVID-19 執行共識, replaced: 武漢肺炎 → COVID-19 (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消費券代用券的一種,為實現經濟政策的工具之一。政府或者企業發放給人民消費券,作為人民未來消費時的支付憑證,期待藉由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的方式以振興消費活動,進一步帶動生產投資等活動的成長,加速在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COVID-19等景氣蕭條後的復甦。

雖然消費券是以促進消費為目的,但也可作為社會救濟工具之用。也有兩者相混,既以振興消費為目標,實施方式又如同社會救濟。混合型的政策形成背景可能比較複雜,而非僅有經濟考量。至2009年止,亞洲地區共有日本中華民國泰國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部分地區發行過消費券。

消費券實例國家或地區

相关建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008年1月,在上海召开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邢普提出,建议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人民幣以分享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当时是中國大陸提出此方面建议的第一人,后解释:“当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是人均收入增长的没有那么快,另外一个通货膨胀在提高,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就提了由国家对全民来发放一定量的补贴。建议中央能够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来舒缓通货膨胀的压力。”[6]
    • 2009年1月,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山明再次建议,作为特殊时期的非常政策,上海不妨从50元消费券起步,进行持续的消费刺激。
    • 2008年12月19日,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广州全球浙商高峰论坛建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拿出一兆消费券发放给全体公民。他认为一兆消费券可拉动有效需求增长3.5%,而如果把消费券控制在三个月内花完,则可拉动有效需求上升14%[7][8]
  •  大韓民國
    • 執政黨大國家黨議員鄭斗彥在2009年2月17日於國會質詢時指出臺灣發放消費券起了良好的景氣提升效果;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尹增鉉表示,在為提振經濟制定追加更正預算時,將重點研究「向貧困階層提供各種消費券」的方案[9]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