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客家藍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3日 (四) 08:22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臺灣服飾史Cat:臺灣服裝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路關地區穿著客家藍衫的女子們,攝影於臺灣日治時期

客家藍衫客家人的傳統服裝。是客家人在南渡過程中適應自然環境而對中原漢族服飾做出來的一些適當的改變,揚棄了中古漢服一些阻礙日常勞動的元素,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漢族民系服飾。

特色

經濟性:

  • 所用布料耐洗、耐穿,所用染料以丘陵地常見植物大菁為藍色染劑。
  • 衣服上隱蔽之處,採用粗布剪接替代。

便利性:

  • 結構簡單、富機能性,便於操作勞動。
  • 大襟上直扣的配置止於腰線上,便於婦女哺乳;工作時,又可將前身摺短塞於腰帶。
  • 寬大且翻摺之袖口,和貫通之腰帶,可用以放置物品或錢幣,隨身而不累贅。

長久性:

  • 穿著時間,可自早到晚,自春至冬。
  • 穿著之期間,可自少年時期至老年,適用期長[1]

參考資料

  1. ^ 客庄主題文章 - 客家藍衫. 數位臺灣客家庄. 客家委員會.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