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烽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3日 (日) 20:40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洲原住民燔煙燧來傳遞訊息。

烽火,又称烽燧狼煙狼燧,是一種用於示警的訊號。白天以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来表达讯息,此稱為「燧」。夜裡則燃燒加有硫磺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此稱為「烽」。

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台,後方看見訊號便知有戰事發生,出兵相助。《武经总要》記:“唐法:凡边城候望三十里置一烽,须在山岭高峻处,若有山岗隔绝,地形不便,则不限里数,要在烽烽相望;若临边界,则烽火外周筑城障”。商周時期便設置了邊境上的烽火台[來源請求],中國最有名有關烽火的事件是《史记》中記載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烽火戲諸侯」非史實[1]

注釋

  1. ^ 清华简推翻《史记》记载 “烽火戏诸侯”是戏说. 成都日报. 2012-01-13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