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玩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4日 (一) 14:49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给洋娃娃穿衣服,1844年

玩偶一詞泛指模仿動物造型的賞玩物品,其中形若人類的稱為人偶。人偶、玩偶的外型面貌,從抽象到擬真,涵蓋不同種族、年齡、性別的外型,因各國、各民族的需求與文化背景而發展出地域特性及文化特色。製作材料包括玻璃金屬陶瓷樹脂等。

别名

粤语称为公仔。闽南话、潮汕话、台湾话称为翁仔/尪仔[1](潮汕地区俗写安仔[2])。

用途

祭典儀式

在古老的社會裡,人偶往往是真人在祭典儀式中的替身。後來這種人偶做得益發精美,而進一步發展成裝飾品及玩具。

賞玩遊樂

泛稱用來作給兒童的玩具,用以安慰小孩、供其玩耍。有些娃娃的設計會反映社會的流行與思潮,並期望培養小孩對社會角色的認同感。此外也有大人進行收藏。

研究教學

有些擬真娃娃會全面或部份地講求跟人類一樣的精細,用以教學、研究或特定用途。

種類

  • 手辦(人形模型、手辦模型)
  • 人形(figure,起初指的是人形的雕像和塑像,但至今意义逐渐转变至指代所有特定人物的人物模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