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2日 (二) 20:53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kūn,是古代东胡及其后代民族的髮式,是东胡系诸民族区别于匈奴系诸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古代漢族男孩也常见此髮式。

其特征是将头顶部分的头髮全部或部分剃除,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餘髮作装饰,根據性別、民族、歷史時期及個人成長階段不同,髡髮有多種髮式。

鲜卑

史書記載最初的「髡髮」流行於鮮卑別部柔然先祖木骨閭之後[1],而同時期拓跋鮮卑流行「索髮」。

契丹族

契丹人建国後保留了髡髮习俗。[2]

《出猎图》中的契丹人

蒙古

元代蒙古族男子的髮型稱「婆焦」,又稱『不狼兒』 只在額前和腦後留下三綹頭髮,額前的剪齊貼額頭,兩旁的綰成兩髻或結辮懸垂到肩上。

女真與滿洲

金朝入主中原後曾下令部分居民剃髮,清朝有剃髮易服,清代與金代髮型類似,區別在於金朝為两根辮子。[3]

註释

  1. ^ 古代部分民族剃发的根源是什么?.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2. ^ 契丹人的奇怪发型,契丹人为什么喜欢髡发左衽. [201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3. ^ 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性发展.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