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 (德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5日 (一) 11:30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纳粹德国行政区划(1944年)
纳粹党大区变化

大区(德語:Gau,复数:Gaue)[1]德语中的行政区划单位,最早于中世纪时期使用,类似于英语中的纳粹德国于1938至1945年间采用大区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以取代传统的联邦州(Länder)。

纳粹德国

大区

纳粹党在1920年代使用大区作为纳粹党的地方区划单位。1926年5月22日根据纳粹党法令,大区成为了纳粹党的主要地方区划单位,地区领导人称作大区领导者英语Gauleiter。最初的32个大区的部分边境与邦和普鲁士省份重合。

1934年,德国各州的政治势力被削弱。1938年时,德国被分成了30个大区,此时大区成为了德国实际上的行政单位,纳粹党的大区领导者也具有相当大的权力。

帝国大区

1938年,随着纳粹德国兼并的领土英语Areas annexed by Nazi Germany不断扩大,纳粹德国将新兼并的德语区划分为帝国大区(Reichsgau),这一单位既是纳粹党分区也是国家行政单位。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