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水水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7日 (三) 02:27 →‎另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建制(英語:institution[1])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动词,即“建立制度”;第二层含义是名词,即“制度和系统”[2]。在某一国家或机构内,拥有权力权威的支配群体或精英称之为“建制派”。

历史渊源

“建制”的历史渊源可以至少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周公建制[3],他建立了君主封建制度,以天子诸侯共治天下,从而完成了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完成中国社会的第二次转型。此后,中国“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20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孙黄建制,创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6]

港澳地区

香港澳門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群體票以及以法人團體為單位的公司票選出來。實際操作上,大部份的公司票議席在建制派沒有競爭下自動當選。詳見「香港建制派」和「澳门建制派」。

共产国家

另見

参考文献

  1. ^ 彭慕兰. 大分流. 卫城出版. 2019年7月2日: 29–. ISBN 978-986-97165-2-9. 
  2. ^ 史可扬. 影视文化学. 崧博出版. 30 January 2019: 199–. ISBN 978-957-681-813-4. 
  3. ^ 黄花冈杂志编辑群. 黄花冈杂志第63-64期. 光复之声出版社. 2019年2月28日: 19–. GGKEY:B3HJ37D5PDW. 
  4. ^ 《中国密报》编辑部. 《中国密报》第9期: 幕僚失算 习总受损. 中国密报杂志社. 2013年5月6日: 187–. ISBN 978-1-63032-646-3. 
  5. ^ 祁志祥. 中国现当代人学史: 思想演变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轨迹. 独立作家. 2016年5月1日: 378–. ISBN 978-986-92449-2-3. 
  6. ^ E. Ann Black; Gary F. Bell.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of Asia: Traditions, Adaptations and Innov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March 2011: 91–. ISBN 978-1-139-4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