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安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3日 (二) 22:57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東安坊
漢字 東安坊
白話字 Tong-an-hong
臺羅拼音Tong-an-hong

東安坊臺灣臺南城之歷史行政區劃,始於明鄭時期永曆年間,終於臺灣日治時期改為日式行政區。東安街坊的發展始於臺灣十字街向東,即今日的台南市民權路一段、東門路一段為主軸,一路向東發展,延伸至臺灣府城大東門的位置[1]。相對於臺灣城的其他各坊,東安坊的發展較晚。

歷史

明永曆年間,鄭成功將普羅民遮城改為承天府治,永曆十八年,鄭經劃承天府治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是為東安坊之始。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明鄭在府城東安坊首建府城城隍廟[2]

清朝,臺灣府治、臺灣縣治均曾設於東安坊。隨著城市的擴張,東安坊的範圍不斷擴大,至清朝末期已向東發展至東郭門。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參考臺南市政府 府城消遙遊網站 http://map.tncg.gov.tw/sceniccommerce.aspx?id=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臺北市立建成國中 建成特蒐隊. 霞海城隍廟 城隍史表. [2010年7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9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