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艾恩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8日 (日) 05:06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艾恩宏
出生 (1918-09-12) 1918年9月12日105歲)
奧匈帝國維也納
职业住在臺灣猶太教正統派拉比

艾恩宏希伯來語אפרים פרדיננד איינהורן‎; 英語:Rabbi Dr. Ephraim Ferdinand Einhorn;1918年)是一位英國猶太教正統派拉比也是唯一一位住在臺灣的拉比。

早年

艾恩宏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1],於14歲時搬到了英國,後來又前往了美國。艾恩宏的雙親則死於萨克森豪森集中营[2]

在臺灣的時期

艾恩宏於1975年自科威特來到臺灣[3][4]並開始在之後五年內主持猶太教禱告儀式。艾恩宏現在管理臺灣第一間猶太會堂,該會堂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11樓(明志大樓)。

第一間臺灣猶太會堂在1950年代創建,位於當時駐台美軍小聖堂裡。在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邦交斷裂與臺灣關係法通過之後,禱告儀式便移到現已不存的總統飯店(President Hotel),數年後又移到了亞都麗緻大飯店,之後移到了喜來登577號房[5][6],而在2008年2月移到喜來登577號房的位置[7][8],在2015年4月移到了明志大樓。

該猶太會堂主要服務台灣的小規模猶太社群,社群主要包含了移民與出差中的商人。當聖潔日英语High Holidays的禮拜擠滿了人群時,如果達到了安息日禮拜的規定人數(minyan),那麼艾恩宏便會為此感到相當愉悅。

其他事蹟

在宗教職務之外,艾恩宏還協助促成或改善中華民國政府與東歐、中歐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例如像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以及馬其頓共和國烏克蘭[9]。 他也是在臺海外共和黨員的主席[10]

艾恩宏博士也是名積極的扶輪社社員、美國商會(AmCham)科技委員會在臺的長期成員[11]與每周颱風快訊的長期編輯。

參見

參考資料

  1. ^ Einhorn Coat of Arms / Einhorn Family Crest.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2. ^ Taiwan Jewish Community. Jewish Times Asia. 2006-04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7). 
  3. ^ Luxner, Larry. Overshadowed by China, a few Jews hold on in Taiwan. Luxner News. 2007-09-30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9). 
  4. ^ Berkman, Jacob. Overshadowed by China, a few Jews still hold on in Taiwan. The New Standard. 2007-10-11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5. ^ Yiu, Cody. Taipei's Jewish. Taipei Times. 2005-02-14: 2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6. ^ Steinberg, Neil. A down-home davening in Taiwan. Jewish World Review. 2002-08-09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7. ^ Jews of Taiwan. Haruth Leichter's Resource Page. 2008-04-26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3). 
  8. ^ Taipei Jewish Services. Go Daven: The Worldwide Minyan Database.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9. ^ How Taiwan's sole rabbi keeps the faith. Jerusalem Post. 2007-06-24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0. ^ 曹宇帆. 駐以代表:上半年台灣赴以旅客成長1.18倍. 中央通訊社. 2008-07-06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11. ^ Brian, Asmus. Smart packaging and RFID to be major forces in logistics. 2008-02-28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