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400:e279:8565:6972:1e27:33f3:76ce留言2020年10月22日 (四) 13:30 (移到椅仔姑條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紫姑,又作廁姑戚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屎坑三姑等,是漢人民間信仰廁神

傳說

相傳廁姑為漢代戚夫人。戚夫人受呂后虐殺於廁,後人以此相悼。

另一說本名何媚莱阳人。首见于刘敬叔《异苑》卷五,相传是寿阳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夜被杀於厕中。據稱紫姑死後顯靈,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成為民間扶乩所問之神明[1]

馬晉封的家鄉莒县在上元節有拿竹椅去養豬場迎紫姑的習俗,曾作詩:「竹椅抬來少女衣,豬欄坐場禮如儀。 虔誠請得紫姑至,不問休咎問歲時。」[2]

演變

學者認為有許多地區在中秋節扶乩,皆是由紫姑的習俗所演變[3]粵語歇後語中有一句「屎坑三姑——易請難送」就是源於此俗[4]

廣東福建臺灣鹿港等地的籃仔姑使用菜籃為扶乩道具[5][6][7]。臺灣的椅仔姑使用椅子為扶乩道具[8]

記載

  • 《齐谐记》載:“正月半,……其夕则迎紫姑以卜。”
  • 宗懔《荆楚岁时记》載:“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 黄斐默《集说诠真》:“今俗每届上元节,居民妇女迎请厕神。其法:概于前一日取粪箕一具,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支插箕口,供坑厕侧。另设供案,点烛焚香,小儿辈对之行礼。”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施鸿宝《闽杂记》載:“闽俗,妇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诸府则在七月七日,称为姑姑,下诸府则在上元夜,称为东施娘。又下(诸) 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潜揭门前所贴春联,于紫姑前焚之,以为他日必得读书佳婿。”
  2.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馬晋封作品紀念展》. 台灣: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0-08-01. ISBN 9570264322 (中文(臺灣)). 
  3. ^ 朱介凡. 《中華諺語志》. 台灣: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9-08-01. ISBN 9789570500042 (中文(臺灣)). 
  4. ^ 方向宇. 《三界五行:供奉神佛一絲不苟》. 《東方日報》. 2015-06-22 [2017-03-01] (中文(简体)). 
  5. ^ 劉志文. 《廣東民俗大觀》. 中國: 廣東旅游出版社. 2007-01-01. ISBN 9787806538333 (中文(中国大陆)). 
  6. ^ 福建省诏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诏安县志》. 中國: 方志出版社. 1999-12. ISBN 9787801225412 (中文(中国大陆)). 
  7. ^ 尤增輝. 《鹿港斜陽》. 台灣: 大漢出版社. 1979 (中文(臺灣)). 
  8. ^ 劉昌博. 《台灣搜神記》. 台灣: 黎明文化. 1981-03 (中文(臺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