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鲁珀特之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ektoe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30日 (五) 03:45 →‎歷史:​ 删除连回条目页面本身的链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鲁珀特之泪

魯珀特之淚(英語:Prince Rupert's Drop;直译為「鲁珀特王子之滴」)、或鲁伯特水滴,又被称為荷兰泪(英語:Dutch tears[1],以莱茵河的鲁普莱希特亲王名字命名。是将熔化的玻璃重力自然滴入冰中,就会形成这些如同蝌蚪状的玻璃泪滴。被俗称鲁珀特之泪的这种玻璃有着奇妙的物理特性:泪珠本身就和实心玻璃没什么两样,捏捏锤锤都安然无恙。然而,若是抓住其纤细的尾巴、稍微施加一些压力,那么整颗玻璃泪就会瞬间爆裂四溅、彻底粉碎。

歷史

17世紀,英國鲁伯特王子把熔化的玻璃液滴進水內造成玻璃珠。這種淚滴形的玻璃非常堅硬,就算以槌敲打也不會破碎。但是只要把玻璃滴尾部弄破,它便會突然爆碎成粉末。這種玩意還被帶到朝庭上,用來戲弄人,稱為鲁伯特水滴。

原理

鲁珀特之泪碎裂的原理叫做“裂纹扩展”,源于其内部不均衡的压力:当熔化的玻璃滴入冰水中时,玻璃表面迅速冷却形成外壳,而壳下的玻璃还仍然是液态。等到核部的玻璃也冷却凝结时,由于体积变化,液态的玻璃自然而然地向着已经是固态的外壳收缩,导致靠近表面的玻璃受到很大的压应力、而核心位置则被拉扯向四周,受到拉应力。

当尾部遭到破坏时,这些残余应力迅速释放出来,使得裂纹瞬间传遍全体、支离破碎。据高速摄影技术观测,其裂纹的传递速度可达秒速1,450米至1,900米。[2]

它可以说是钢化玻璃的一种。

参见

參考來源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