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良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ovewhatyoudo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日 (一) 19:01 →‎生平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傅良佐(Who's Who in China 3rd ed.,1925年)

傅良佐(1873年—1924年)[1],字清节湖南省乾州厅(今吉首市乾州街道)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他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其他三人为靳雲鵬徐樹錚吴光新)。

生平

1894年(光緒20年),傅良佐入湖南時務学堂,后来转学北洋武備学堂。毕業後,他赴日本留学,自陸軍士官学校第3期砲兵科毕业。归国後,他历任北洋督練处提調、兵備帮办。1907年(光緒33年),他在東三省兵備处擬訂軍制,后来升任吉林边務帮办兼護理督办事宜。此後,他被袁世凱聘为軍事参議。

中華民国成立後的1912年(民国元年),傅良佐任袁世凯的总統府軍事处处長,升任中将。同年11月,他任察哈爾副都統。翌年6月,他转往直隷省,任薊楡鎮守使及高等軍事裁判处处長。

1916年(民国5年)5月,傅良佐升任陸軍部次長。同年6月袁世凱死後,他投入段祺瑞领导的皖系,成为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翌年7月張勳復辟时,他辅佐段祺瑞讨伐張勳,其後引發護法戰爭(1917/7-1918/5)。翌月,他因功升任湖南督軍兼冠威将軍,1917年9月到任後免去湘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林修梅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的軍職(兩人均為中国同盟会,他們的上司湖南巡撫兼國民黨元老谭延闿亦於一個月前被段祺瑞免職),兩人宣告湖南獨立,引起湖南戰禍,至1918年6月停戰。同年11月,他在同陸荣廷领导的旧桂系作战中敗北,被迫退出湖南。後来他转任边防督办公署参謀長。

1920年(民国9年)7月直皖战争时,傅良佐作为段祺瑞的密使到天津直系进行交涉。后来,他被直系逮捕收監。結果皖系在直皖战争中敗北,他也于1922年(民国11年)5月被释放。此後,他从政界引退,在天津闲居。

1924年(民国13年),他在天津逝世。

家庭

傅良佐之父傅锡畴[2]为清朝官员,与段祺瑞为莫逆之交。

注释

  1. ^ 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第2010頁作「1887年(光緒13年)生」,不过该生年与后来入学湖南時務学堂的经历不相符合。《毛泽东早期文稿, 1912.6-1920.11》第485页作生于1873年,卒于1924年,茲从此说。
  2. ^ 傅锡畴(1841—1919) 字子范,乾城人。未冠即补县学生员。精绘事,善山水、人物。 著有《理学阐微》 《版筑书屋诗钞》。

参考文献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譚延闓
湖南督軍
1917年8月 - 11月
繼任:
譚延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