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日 (四) 08:32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鹹水樓香港是指於1960年代,因為當時的淡水供應不足而釀成的成本問題,部份承建商在建造樓宇時以海水(即鹹水)拌和混凝土興建,而海水中的鹽分是會加速材料的鏽蝕,其後造成樓宇結構問題,油塘高超道邨是其中一個因爲鹹水樓問題而提早清拆的公共屋邨。

有問題的公共屋邨樓宇因為鋼筋嚴重鏽蝕於1982年被陸續發現,當中亦有牽涉到收受利益問題;其中26座及後於1987年至1990年間全面清拆的公共屋邨。[1]華富邨等情況較輕微的樓宇則需要加固。

注釋

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