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坐标37°52′34″N 122°14′49″W / 37.876°N 122.247°W / 37.876; -122.24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8日 (一) 12:25 (机器人: Cat:字数已超过3000字节的小作品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箴言把科学带给世界
"Bringing science solutions to the world"
创建时间1931年8月26日
研究性质非绝密
预算7.28 亿美元(2016年)[1]
主任Michael Stewart Witherell英语Michael Stewart Witherell
员工数目4,000
学生人数800
位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实验室面积200英畝(0.81平方公里)
主管机构加州大学[2]
诺贝尔奖得主12
网页http://lbl.gov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缩写LBNL,简称伯克利实验室)是一个隶属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从事非绝密级的科学性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基础能源科学、生物和环境系统科学、先进科学计算、物质基本属性、未来加速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等[3]。从1950年代至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一直是国际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共有12名与伯克利实验室相关的研究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4]

历史

1931年8月26日由欧内斯特·劳伦斯建立,最初名为“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心校园内伯克利山英语Berkeley Hills的山顶。该实验室现由美国能源部委托加州大学代为管理[2]

成就

从1950年代以来,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已发现了14种新的化学元素,包括𨧀𨭎[4]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于1954年开始运行10亿电子伏特加速器Bevatron,在1955年由此发现了反质子,后又发现了反中子[4]埃米利奥·塞格雷欧文·张伯伦因此而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高级光源(Advanced Light Source, ALS)装置由美国能源部资助,是世界上可以产生最亮紫外线软X射线光源之一[4]

1980年代,伯克利实验室的索罗·珀尔穆特组建了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SCP),并在1998年发现了暗能量,索罗·珀尔穆特也因此与其他两人共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

参考文献

  1. ^ Department of Energy FY 2018 Congressional Budget Request Laboratory Tables Preliminary (PDF). 美国能源部. [2017-05-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5-23) (英语). 
  2. ^ 2.0 2.1 Office of the National Laboratories / UCOP.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英语). 
  3. ^ Brechin, Gray A. Imperial San Francisco : Urban Power, Earthly Ruin, With a New Preface.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0-12-28]. ISBN 978-0-520-93348-4. 
  4. ^ 4.0 4.1 4.2 4.3 4.4 孙扬. 从掌心加速器到大科学装置. 科学通报. 2020, 65 (35): 4007–4013 [2020-12-28]. doi:10.1360/TB-2020-075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