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教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右李聃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4日 (一) 00:0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主教戰爭
日期1639—1640
(歷時1年)
地点
结果 蘇格蘭誓约派勝利
参战方
蘇格蘭誓約派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20,000 - 25,000 20,000
伤亡与损失
300 - 400 300 - 600

主教戰爭(英語:Bishops' Wars)是1639年至1640年英格蘭蘇格蘭之間爆發的戰爭。它們的起源源於對蘇格蘭教會(俗稱「教堂」)治理的爭議,可追溯到1580年代。保王黨普遍支持由主教統治,而大多數蘇格蘭人則支持由長老宗統治的長老會。在17世紀,關於宗教實踐和結構的辯論與不同的權力和控制觀點密切相關;因此,衝突導致蘇格蘭政治制度以及蘇格蘭教會發生重大變化。

1637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圣吉尔斯大教堂要求蘇格蘭長老宗在舉行宗教儀式時必須採用英格蘭教會的祈禱書,結果遭到蘇格蘭人抗議。1638年,苏格兰人订立《民族誓约》,对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进行抵制。愛丁堡等地的親英格蘭國王的王黨城堡遭到蘇格蘭人攻佔。1639年,查理一世率領軍隊來到蘇格蘭邊境,由於缺乏軍費,查理一世只好選擇與蘇格蘭方面簽署《貝里克和約》後撤軍。後來由於雙方就和約產生分歧,查理一世不滿,決定再度出兵討伐蘇格蘭,於是於1640年3月召開短期國會要求國會撥款,但國會拒絕。查理一世乾脆解散國會直接派兵出征,結果卻被蘇格蘭擊敗,同時蘇格蘭反攻至英格蘭境內。查理一世被迫召開長期議會,結果又與議會決裂,導致英國內戰爆發[1][2]

參考資料

  1. ^ 《基督教词典》. 文庸,乐峰,王继武主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第628页. 
  2. ^ 《外国重大历史事件 合订本 2》. 吕禾冠编写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