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茀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6日 (六) 06:15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吴茀之
茀之
谿子
性别
出生吴士绥
1900年4月26日
 大清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
逝世1977年7月26日(1977歲—07—26)(77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别名吴谿

吴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初名士绥茀之以字行,后改名谿谿子斋名看吴山楼浙江浦江人,中国书画家。吴茀之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与潘天寿诸闻韵诸乐三张书旂等人在上海创立“白社画会”,为其主要创始人之一[1][2][3]

生平

早年

吴茀之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吴申卿为晚清秀才,诗词丹青皆能;曾祖吴初晃为太学生;先祖吴莱元代文学家;舅父黄尚庆,秀才,通经史,尤善书画;长兄吴士维,从舅父习书画。吴茀之幼承家学,幼时喜涂鸦人物、花鸟,又在父兄、舅父指导下由《点石斋画谱》《芥子园画谱》入手,渐学《恽南田工笔画册》《蒋南沙画册》[4]。在其父的安排下,1919年又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知识。稍长,开始致力工笔画[1][5]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1919年,毕业于严州省立第九中学。1922年,与同乡张书旂一起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高师科。在上海美专,吴茀之初与潘天寿相识,一见如故,常切磋画艺,以师友相称。期间其受吴昌硕画风影响,开始专攻写意。1924年,其毕业作《富贵神仙》被许醉侯题为“吴君士绥画笔雄浑,气象高古,近法缶翁,上追复堂”。毕业后,在苏州第一师范、淮安中学任教。1929年,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中国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美术导师。1932年,与诸闻韵潘天寿张书旂张振铎在上海发起“白社”国画研究会,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展交流活动。1939年,至云南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1年8月起,任福建省立师专中国画教授,与包笠三黄寿祺结“岁寒三友”之盟。1944年,应潘天寿之聘,再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系主任。1946年,随学校迁回杭州,后因校长易人,乃辞去教职[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为浙江美术学院,1959年潘天寿为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吴被任为国画系主任,与潘天寿共同设立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诗词理论的分科教学[1][6]。1964年,当选为浙江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随校到上虞丰惠镇参加社教活动[4]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茀之与潘天寿均被审查、批斗、受尽虐待,1970年潘天寿病危住院时吴茀之曾避开监视去探望潘氏。1972年,吴应周恩来之召进。1973年1月11日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同年又应邀出席中日友好书画会。1974年,“双批”开始,其所画作品《篱菊图》、《螃蟹图》被罗织为“黑画”,遭受四人帮的批斗[5]

1976年确诊胃癌,在上海瑞金医院治疗;1977年4月27日出院回到杭州,7月26日晨逝世[5]

艺术成就

吴茀之幼承家学,曾得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指点。其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其画深受吴昌硕一派画风影响,出入于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李鱓诸家,融会贯通,别出新意。吴茀之对中国画理论亦深有心得,主张中国画创作应临摹与写生并举,重视笔墨基本功训练和诗文书法修养的积累[7]

其晚年以“不似之似”、“无法之法”确立他的绘画风格。其常用“打破常规”、“宁作我”两枚闲章自勉[1][8]

社会任职

吴茀之是浙江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民盟浙江省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常务理事[1]

作品

著作除早期《茀之画稿》外,有《茀之近作》、《画论笔记》、《中国画十讲》、《画微随笔》、《吴谿吟草》、《茀之题画诗存》、《吴茀之画辑》等行世[1][4][7]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吴茀之_浦江當代人物專題. 博雅文化旅游网.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2. ^ 金通达; 陈租范; 刘才昌; 王梦湖. 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7-213-02258-X. 
  3. ^ 倪文東; 王培東; 朱關田; 連家生.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辞典·上. 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 2002. ISBN 978-7-5062-5321-5. 
  4. ^ 4.0 4.1 4.2 4.3 浙江美术馆. 高逸超妙 筑基浙派——吴茀之书画艺术简述. 浙江画报. 2020, (04). 
  5. ^ 5.0 5.1 5.2 5.3 吴茀之艺术年表. 中国书画. 2008, (05). 
  6. ^ 李乐源. 潘天寿与吴茀之的生死交.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3, (11). 
  7. ^ 7.0 7.1 吴茀之. 中國美術學院官網.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8. ^ 陈琦; 马锋辉. 灿烂归于平淡——关于吴茀之艺术的对话. 中国书画. 200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