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大眾廟

坐标23°01′11″N 120°08′07″E / 23.0197839°N 120.1351658°E / 23.0197839; 120.135165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13:50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四草大眾廟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南市安南區大眾街360號
主神鎮海大元帥陳酉
例祭農曆11月15日[1][2]
建立时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或
嘉慶六年(1801年)[註 1]
地圖
地图

四草大眾廟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安南區,是該區三間大廟之一,其址原為臺江內海北汕尾島南端[4]。該廟主神鎮海大元帥據廟方說法本名「陳酉」,但有學者戴文峰認為其實是大眾爺「將領化」後演變出來的神明[3],又有學者陳耀昌認為實際上應該是鄭成功部將陳澤[5]

又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的記載,四草大眾廟舊稱「鎮海廟」,原有簿冊因為1910年的大風雨而流失,導致廟宇史料欠缺,只能根據當時廟中石碑推測而將建廟年代訂在嘉慶廿二年(1817年)[2]

沿革

該廟原據傳是康熙年間臺廈道王之麟所倡建,奉祀島上孤魂[註 2],後改主祀鎮海大元帥陳酉[4]。不過學者戴文峰指出,王之麟建大眾廟之事未載於史冊[3]。而學者石萬壽則認為是為防遊魂作祟,乃從安平萬善堂大眾爺分香至此[3]。但四草居民則認為是安平大眾廟在日治時期破敗後,將神像移到四草大眾廟,是為鎮海岳元帥神像[註 3][3][6]:35─37。此外許政雄則認為該廟前身是安奉島上孤魂野鬼而設的大眾廟,其由來可上溯到明鄭時期,此外廟內有許多墓碑[註 4],顯示在嘉慶到道光年間,有多次整理眾多枯骨的記錄[6]:18、19

日治時代據《臺南州祠廟名鑑》的記載,由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的大風雨,導致與廟宇相關的簿冊流失,因而難以追溯歷史[2]。又根據該書記載,當時廟名叫作「鎮海廟」,供奉一大眾爺、二大眾爺、夫人、天上聖母、土地公[2]

該廟於日本昭和元年(1926年)與民國五十年(1961年)均重修過,而在七十三年(1984年)改建成今貌,於七十六年(1987年)安座[4]

主神身分爭議

大眾廟主神鎮海大元帥據廟方說法是清朝人陳酉,諧音友,又稱陳林每[7][6]:19。生長於府城鎮北坊十八洞一帶[註 5](今臺南市中西區普濟街普濟殿附近),年少時曾牽牛板車搬運為業,人稱「牛車酉」[7][1]。相傳有官員來臺船舶擱淺於岸,眾人力推不濟,陳酉單人就將船推入海中[7]康熙六十年(1721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時,因立下功績,累遷至金門鎮標遊擊,後來又陸續升到臺灣總兵、廣西提督[7]。但因為治軍甚嚴,遭人誣陷,憤而吞金投海自盡[7][1]。之後遺體挺立不沉,漂到北汕尾島(四草),乾隆皇帝獲悉,慰以忠肝義膽,正氣磅薄,特諡封陳酉為鎮海大元帥[7][1]

學者許政雄根據莊松林〈趕牛車提督──陳林每〉一文[註 6]與據信為陳酉後代子孫所流傳的神主牌[註 7],認為鎮海元帥的真名是陳酉,從伍之後才改稱陳林每[6]:24─26

學者戴文峰則指出廟方說法在早期是說陳酉乃鄭成功右先鋒營副將,殲滅荷兵300人於北汕尾島,後來受讒自盡,屍體漂到大眾廟今址,後來清朝感其忠烈,乃封為鎮海大元帥[3]。後來發現陳酉未見於史冊,殲滅荷軍者實為陳澤,乃將陳酉與史冊上有載的陳友作結合,之後又結合了陳林每的事蹟[3]。學者張柏宇也認為廟方說法是陳林每與陳友生平的合體[5]

學者戴文峰認為,該廟主神原本就是大眾爺,是「將領化」之後才轉變成鎮海大元帥,後來更發展出「鎮海五元帥信仰」[3]。而學者陳耀昌則認為大眾廟主神本就是陳澤,是清朝民眾怕遭清廷追究才胡謅出「陳酉」,此外還認為鎮海五元帥其實是陳澤與他三位弟弟陳丑、陳亥、陳拱,及陳亥過繼給他的兒子陳安[5]

建築

四草大眾廟後方的骨骸塚

該廟現為鋼筋混擬土建築,由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組成,其中三川殿與鐘鼓樓為三重簷,正殿為五重簷,後殿則採閣樓型式,中央為圓形,兩側為方形。而在廟後有一圓塚,收藏鄭軍攻臺時在此戰死的荷軍骨骸[4]。該塚原先未施彩繪,外觀就只是素面水泥,後來據說有數位大眾廟執事夢見亡魂訴說思鄉之苦,方委託荷蘭籍文史學者羅斌挑選歷史圖畫,繪於墓塚上[8]

祭典

四草大眾廟除了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的鎮海大元帥壽誕外,另外主要的活動還有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以及每月十六日的「賞兵」(犒賞大眾爺兵馬)[6]:56。此外關於鎮海大元帥壽誕的日期,據四草耆老王茂[註 8]所說,似乎原本是在六月十五日,但因為當時四草居民不多,資金不足,得趁農曆十一月烏潮(烏魚汛期)向來到四草附近抓魚的人募款,約到十一月半才能募足,後來乾脆因此改在十一月替大眾爺做生日[6]:56

外部連結

註釋

  1. ^ 《臺灣省臺南縣市寺廟大觀》(1963年)的說法,且當時主神僅寫作事「大眾爺」[3]
  2. ^ 四草一地在《重修臺灣縣志》中被稱為「四草嶼」,在臺江內海尚存時為一島嶼[6]:1
  3. ^ 據說該神在安平原稱「開基二元帥」,移祀四草大眾廟後因該廟本有一尊二元帥,所以改以「岳帥」相稱[6]
  4. ^ 如嘉慶四年(1799年)的「海靈佳城眾客萬善同居」碑、嘉慶六年(1801年)的「四草萬善同歸」、道光七年(1827年)的「四草眾客墓」等等[6]:18、19
  5. ^ 眭明光〈牛車酉〉與石萬壽〈臺南府城人物誌〉兩文提到陳林每的宅邸就位在鎮北坊的十八洞[6]:23、40
  6. ^ 該文提到「牛車酉仔」姓陳名酉,從伍後改名林每,且為陳西春第五子[6]:24、40。但許政雄另據陳家神主牌與石萬壽〈臺南府城人物誌〉,認為陳酉之父應名為「陳世春」[6]:25、40
  7. ^ 上書「皇清誥贈昭勇將軍顯考仁侯陳公神主」,左下寫有「孝男喜、興、萬、允、酉等全奉祀」,其中左下部分的「喜」字比較大,應是因為「陳喜」是長男的關係[6]:24
  8. ^ 其先人「王騎」曾管理四草大眾廟廟務[6]:56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陳秀琍、黃建龍、陳信安、謝佳芸、紀幸芯.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71. ISBN 978-986-04-3029-5. 
  2. ^ 2.0 2.1 2.2 2.3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廟2002年3月再版. 臺南市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1933-08-18: 頁62 (日语).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戴文峰. 〈臺南地區民間無祀孤魂轉化為神明的考察〉. 《臺灣史研究》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頁141─173. 
  4. ^ 4.0 4.1 4.2 4.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134. ISBN 957-30880-4-5. 
  5. ^ 5.0 5.1 5.2 陳耀昌. 《島嶼DNA》〈陳澤與陳永華(之三)〉〈大眾廟與大將廟)〉. INK印刻文學. 2015-06: 頁155─164. ISBN 978-986-5823-87-0.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許政雄. 《臺南四草大眾廟誌:四草大眾廟開發史》. 萬卷樓. 2014-08. ISBN 978-957-739-879-6. 
  7. ^ 7.0 7.1 7.2 7.3 7.4 7.5 大眾廟簡介. 四草大眾廟.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8. ^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頁20、21. ISBN 978-986-678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