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nolizX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08:08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宝应 (link changed to 宝应县)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王凱泰(1823年—1875年11月20日),初名敦敏,字幼徇、幼軒、補帆,號補園主人,江蘇寶應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廣東布政使福建巡撫等職,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文勤」。

生平

王凱泰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馆授編修。在同治九年(1870年)時由廣東布政使遷福建巡撫,而同治十三年(1874年)時因沈葆楨奏請移巡駐臺以協理外交之故,他遂在光緒元年(1875年)5月渡臺處理臺灣事務,但後來因積勞而受到瘴癘侵襲,同年10月便返回福州,之後逝世,享年53歲。朝廷追赠太子少保銜,諡「文勤」[1][2]

著作

著有《致用堂志略》、《致用堂捐藏書目》、《歸園唱和集》、《海上弦歌集》、《嶺南鴻雪集》、《三山同聲集》、《新刻續千家詩》、《訓番俚言》,以及〈臺灣雜詠〉32首與〈續詠〉12首[1]

王凱泰亦曾擔任過《重纂福建通志》的總裁。

參考來源

  1. ^ 1.0 1.1 楊永智. 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 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 2007年11月: 201-206頁. ISBN 978-957-15-1373-7. 
  2. ^ 謝紀康. 〈丁日昌對臺灣防務的探討-以電報等洋務建設為例〉. : 5 [2018-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官衔
前任:
何璟
福建巡撫
1870-1875年
繼任:
丁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