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耿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nolizX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08:09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宝应 (link changed to 宝应 (年号))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耿湋(?—?),字洪源河東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生平

生卒年均不詳。寶應二年(763年)進士,授周至縣尉,與古之奇友好[1],作詩“不深琢削”。大曆八年(773年),奉使江南检括图书。[2]此行在浙江还曾与严维秦系等诗人唱酬。 [3]約大曆十一年(776年)歸朝。[4]後官大理司直。官終左拾遺[5],工於詩,作品多反映出安史之亂後,长年战乱后的荒涼情景,如:“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儘管在朝為官,耿氏也一再提到贫病交迫,如“贫病催年齿,风尘掩姓名”,“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有詩集二卷。

注釋

  1. ^ 唐才子传》卷四
  2. ^ 李端有《送耿拾遗漳使江南括图书》,卢纶亦有《送耿拾遗漳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3. ^ 严维有《 酬耿拾遗题赠》(《 全唐诗》卷二六三):“掩扉常自静,驿吏忽传呼。水巷惊驯鸟,藜床起病躯。顾身悲欲老,戒子力为儒。明日公西去,烟霞复作徒。 ”
  4. ^ 梁肃《送耿拾遗归朝廷序》(《 文苑英华》卷七二五)
  5. ^ 《极玄集》載:“宝应二年进士,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志》谓“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