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核子動力潛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21:15 (Add 1 book for verifiability (20210209)) #IABot (v2.0.8) (GreenC bo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弗吉尼亞級美國海軍最新核子動力潛艦,具有近海的反恐任務和情報監聽能力

核子動力潛艇,簡稱核子潛艇核潛艇,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採用這種動力來源的潛艇幾乎都是軍事用途,僅有少數核子潛艇是用於科學研究用途。

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動力潛艇,目前保存中作為博物館用途的鸚鵡螺號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傳統柴/電混合動力潛艇的缺陷:

  • 首先是水下續航時間過短。傳統潛艇在水面下由電動馬達驅動,潛航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充電,在充電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遭到攻擊。德國在二戰末期引入了荷蘭研發的呼吸管,但也僅能解決部分需求。
  • 其次是航速(尤其是在水下)過慢。傳統潛艇依靠電動馬達輸出的動力從水面下追隨高速航行的水面船艦幾乎不可能,即使浮出水面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也只能勉強追上航速較慢的水面船艦,而且這樣一來潛艇在海水保護下潛伏作戰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上將海曼·裡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動力海軍之父”,1946年,以裡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裡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955年1月開始試行。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在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11萬餘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在水下高速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此後,美國宣佈不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

跟隨美國的腳步,蘇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也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德國日本義大利皆為戰敗國,同盟國禁止上述三國生產具有侵略性的核動力潛艇,以及核動力潛艇配備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故只能生產近海防衛用的柴電動力潛艇並使用傳統魚雷、水雷和中短程反艦飛彈

系統分類

按照不同潛艇作戰任務的不同,分為

蘇聯德爾塔級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
美國海狼級卡特號的增強功能
英國特拉法爾加號核潛艇
中國094晉級核潛艇

蘇聯俄羅斯

SSBN

SSN

SSGN

美國

SSBN


SSN

SSGN

英國

SSBN

SSN

法國

SSBN

SSN

中國

SSBN

SSN

印度

巴西

  • 阿爾瓦羅·阿爾貝托級(SN Álvaro Alberto),巴西早在2008年與法國簽訂合約,計劃建造5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原定於2021年完工。但由於財政問題,建造工程被迫延期,預計將在2029年完工。[1]

核潛艇沉沒與意外事件

蘇聯俄羅斯

  • 1961年7月4日,K-19號幾乎堆芯熔化,造成8人死亡與多人受到過量輻射。[2]
  • 1968年5月24日,K-27號英语Soviet submarine K-27幾乎堆芯熔化,造成9人死亡,83人受傷。該艇沉沒。[3]
  • 1970年4月12日,蘇聯N級K-8號攻擊核潛艇,由於第VII艙和第III艙電路短路引起火災沉沒,73人獲救,其餘包括船長的艇員遇難。
  • 1973年6月13日,蘇聯E級K-56號飛航導彈核潛艇,在參與位於北日本海的演習返航途中,與“貝格院士”號漁業科學調查船相撞後沉沒,包括艇長在內27人遇難。
  • 1985年8月10日,K-431號英语Soviet submarine K-431反應堆事故,造成10人死亡,49人受到過量輻射[4]
  • 1986年,K-219號英语Soviet submarine K-219幾乎堆芯熔化。Sergei Preminin親手拉下控制杆並因此死亡。三天后沉沒。
  • 1989年,K-278共青團員號在巴倫支海火災沉沒,引發多方對於核洩漏的擔憂。
  •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的奧斯卡級巡弋導彈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在參加一次軍事演習時,魚雷中的過氧化氫燃料發生爆炸導致該艇沉沒,核潛艇上所載的118名海軍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該事件沒有造成海洋核污染。
  • 2019年7月1日,俄羅斯的核潛艇發生火災,造成14人遇難,其中包括7名海軍上校。[5][6]

美國/英國/法國

  • USS長尾鯊號(SSN-593英语SSN-593),1963年在深海裡沉沒,造成全員129人死亡,調查結論認為是銅管連接處破裂而充氣閥因結冰無法上浮。
  • USS蠍子號(SSN-589英语SSN-589),1968年5月22日沉沒。根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titanics.nuclear.secret》,已排除蘇聯攻擊和自身魚雷爆炸的可能,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潛艇自身品質缺陷導致的沉沒。
  • USS格林維爾號(SSN-772英语SSN-772)2001年2月在上浮中與日本愛媛縣宇和島水產學校的實習漁船相撞,造成四名學生、兩名教師及三名船員喪生。
  • USS三藩市號(SSN-711英语SSN-711),2005年與海底山相撞,一名成員死亡23人受傷。
  • 英國前衛號2009年4月與法國凱旋號核潛艇相撞。
  •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核子潛艦珍珠號於2020年6月12號停靠在地中海港土倫市進行乾塢作業時前艙發生火災意外,大火猛燒14小時,當時艦上還有40名官兵受困,所幸最後皆透過魚雷發射管驚險逃生,且事發時艦上並無撘載核反應爐設備及核燃料,未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嚴重災情。[7]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閱

外部連結

Template:Ship classes of the Indian Navy英语Template:Ship classes of the Indian Navy Template:Current SSN英语Template:Current 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