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角洲 (卑詩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00:27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Delta
連接三角洲、列治文和二埠的阿力克斯·菲沙橋
Delta旗幟
旗幟
格言:Ours to preserve by hand and heart.
三角洲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位置
三角洲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位置
坐标:49°07′N 122°59′W / 49.12°N 122.99°W / 49.12; -122.99
國家加拿大
卑詩
區域大溫哥華區域局
政府
 • 長官Lois Jackson
人口(2006)
 • 總計96,723[1]
时区太平洋標準時間(UTC-8
 • 夏时制太平洋日光節約時間(UTC-7
網站三角洲官方網頁

三角洲英文:Delta,又作「德爾塔」)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它位於菲沙河南支流注入喬治亞海峽所在,北面隔河與列治文二埠相望,東臨素里,南面則與美國華盛頓州羅伯茨角為鄰。三角洲是由三個獨特的社區構成,分別是拉德納措瓦森英语Tsawwassen, British Columbia北三角洲英语North Delta, British Columbia

歷史

據考古學家發現,現時阿力克斯·菲沙橋在三角洲的落腳點一帶在8000年前已是原住民的季度性聚居地所在。歐洲人到1791年才發現此地;當時西班牙探索家Francisco de Eliza英语Francisco de Eliza誤判此地為一個島嶼,並將之命名為「Isla Capeda」。[2]

菲沙河谷於1858年發生淘金潮,吸引大批淘金人士抵達卑詩,當中包括來自英格蘭康沃爾的拉德納(Ladner)兄弟。他們在前往菲沙河谷途中發現菲沙河三角洲一帶的土地極為肥沃,於是在1868年淘金潮結束後重返此地,並開始在此務農,其農地所在一帶因此為他們命名為「拉德納」。另一方面,二埠於1859年設市後,詹姆斯·甘迺迪於與二埠隔河相望的北三角洲一帶開墾農地。[2]

其後,三角洲一帶除農業外亦開始發展漁業加工產業,菲沙河沿岸一帶陸續設立魚產品罐頭廠。隨著人口增長,該帶於1879年取名「三角洲」並同時正式設立地方行政架構,行政中心設於拉德納區。[2]

人口

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三角洲人口为102,238人。[3]

交通

三角洲的巴士服務是由運輸聯線(TransLink)提供。區内沒有捷運車站,但居民可前往素里市的車站乘搭架空列車博覽綫前往大溫其它地區。運輸聯線過往亦曾經提供連接三角洲和溫哥華市中心的巴士綫,但自從架空列車加拿大綫於2009年通車後,那些巴士綫均改以列治文橋港站為北端總站,前往溫市中心的乘客需於該處轉乘加拿大綫。

三角洲接近美加邊境,有大量來往溫哥華和美國之間的車輛駛經此地,而區内的措瓦森亦設有渡輪碼頭服務來往溫哥華島的航綫,因此三角洲在低陸平原交通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區内的主要幹道如下:

此外,卑詩省政府現正於區内興建菲沙河南岸邊緣公路英语South Fraser Perimeter Road;此公路為大溫哥華門廊計劃英语Gateway Program一環,旨在連接金穗大橋1號公路和17號公路,並與91號和99號公路交匯,令貨運交通可更直接地在這些幹道之間穿梭。然而,由於走綫接近伯恩斯沼澤英语Burns Bog(見下文),此計劃亦招來區内居民和生態保育人士的批評。此公路現時定於2012年完工。[4]

三角洲與美國邊境小鎮罗伯茨角 (美国)以56街相連;此路是羅伯茨角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三角洲亦是以飛機流量計算全國第五大繁忙機場英语List of the busiest airports in Canada邊界灣機場英语Boundary Bay Airport所在。該機場主要供包機、飛行訓練及小型飛機使用。

氣候及地理

三角洲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5
(59)
18
(64)
17
(63)
27
(81)
33
(91)
30
(86)
32.5
(90.5)
32.2
(90.0)
30.5
(86.9)
24.5
(76.1)
18
(64)
15
(59)
33
(91)
平均高温 °C(°F) 5.8
(42.4)
7.9
(46.2)
10.5
(50.9)
13.5
(56.3)
17.2
(63.0)
19.9
(67.8)
22.5
(72.5)
22.4
(72.3)
19
(66)
13.8
(56.8)
8.7
(47.7)
6
(43)
13.9
(57.0)
平均低温 °C(°F) −0.3
(31.5)
1
(34)
2.6
(36.7)
4.2
(39.6)
7.2
(45.0)
9.9
(49.8)
11.4
(52.5)
11.4
(52.5)
8.6
(47.5)
5
(41)
2
(36)
0.2
(32.4)
5.3
(41.5)
历史最低温 °C(°F) −15
(5)
−13
(9)
−7.2
(19.0)
−3
(27)
1.1
(34.0)
0.6
(33.1)
5
(41)
2.8
(37.0)
−2
(28)
−8
(18)
−15
(5)
−16.1
(3.0)
−16.1
(3.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14.9
(4.52)
110.4
(4.35)
92.8
(3.65)
69.5
(2.74)
56.8
(2.24)
45.4
(1.79)
34.4
(1.35)
32.7
(1.29)
57
(2.2)
93.3
(3.67)
157.3
(6.19)
143.5
(5.65)
1,008.1
(39.69)
数据来源:加拿大環境部[5]

三角洲是三方環水:北面是菲沙河,西面是喬治亞海峽,南面是邊界灣英语Boundary Bay。三角洲離溫哥華市以南27公里(17英里),離素里和平門口岸則有22公里(14英里)。

三角洲總面積有364平方公里(141平方英里),是大溫哥華區域局内面積最大的地方行政區;第二大的素里市面積則有317.4平方公里(122.5平方英里)。

三角洲的肥沃沖積平原令其成為大溫地區内最重要的農業地帶之一:區内的農業用地被卑詩省政府設為農業保留地英语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以防土地用途改變為市郊住宅用地。此外,北三角洲英语North Delta, British Columbia亦是伯恩斯沼澤英语Burns Bog所在;這片濕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10,000英畝),對區内的自然生態平衡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 2006 Community Profiles - Census Subdivision. [201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 2.1 2.2 2.3 三角洲官方網頁 - 歷史頁面. [201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5). 
  3. ^ 加拿大各省和地区人口和住宅数量,2011-2016年人口普查 - 100%数据(卑诗省). 加拿大统计局. 2017年2月8日 [2017年2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9日). 
  4. ^ Gateway Program: South Fraser Perimeter Road: Project Schedule. [201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5. ^ 加拿大環境部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71–200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11 July 20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