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陽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iceKing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04:37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歐陽醇
性别
出生(1917-03-12)1917年3月12日
 中華民國江西省吉安縣
逝世1997年10月6日(1997歲—10—06)(80歲)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中央政治學校留日班第一期畢業
(1941年)
经历
    • 加爾各答印度日報駐印緬戰區特派員
      (1943年-1945年)
    • 重慶中央日報採訪組主任
      (1945年-1949年)
    • 上海申報駐渝特派員
      (1947年-1949年)
    • 臺灣新生報記者
      (1949年-1950年)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兼任副教授
      (1949年-1968年)
    • 新生報南部版採訪主任、副總編輯
      (1950年-1956年)
    • 新生報臺北特派員
      (1956年-1957年)
    • 台北中華日報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
      (1957年-1960年)
    • 徵信新聞報總編輯
      (1960年-1961年)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專任教授
      (1960年-1986年)
    • 臺灣新聞報副總編輯
      (1961年-1972年)
    •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副教授
      (1963年-1972年)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兼任教授
      (1968年-1993年)
    • 臺灣新聞報副社長
      (1972年-1974年)
    •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
      (1974年-1980年)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系專任教授
      (1982年-1983年)
    •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
      (1982年-1989年)
    • 自由日報社長兼總編輯
      (1986年-1988年)
    • 新聞鏡週刊發行人兼社長
      (1988年-1997年)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
      (1988年-1997年)

歐陽醇(1917年3月12日—1997年10月6日),字冠玉,江西省吉安縣人,作家新聞工作者。《新聞鏡》創辦人[1]。與于衡王洪鈞並稱為「新聞界三劍客」。

經歷[2]

1917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縣中央政治學校畢業後擔任加爾各答印度日報駐印緬戰區特派員,上海申報、重慶中央日報等記者。

來台後擔任新生報南部版(後成為臺灣新聞報)採訪主任[3],帶領張繼高等人在南臺灣到處採訪,後升任高雄分社社長。受邀進入徵信新聞(中國時報前身)。並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兼課,有學生黃肇珩顏文閂鄭貞銘等。

晚年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4]。1995年12月13日,與嚴道吳舜文曾文雄釋聖嚴包德明陳清義、高何土、林信山、陳澄雄、連漢濱、曾宜臻等獲得第一屆中國傑人獎[5]。1997年因胰臟癌病逝於臺北,享年80歲[6]

2017年文化大學舉辦「歐陽醇教授與樂恕人教授百歲冥誕」活動[7],其子長庚大學醫學教授歐陽品也參與其中[8]

著作

  • 《採訪寫作》1993.8.1 三民書局出版[9]
  • 《歐陽醇信函日記》
  • 《戈壁遊俠》

參考文獻

  1. ^ 新聞鏡雜誌社. 臺灣公司網. 
  2. ^ 續伯雄. 中華日報的三年歲月最值懷念 (PDF). 亞特蘭大新聞. 2013.2.2. 
  3. ^ 中國文化大學. 臺灣新聞報. 中華百科全書. 
  4. ^ 中國文化大學. 第707期文大校訊 (PDF). 文大校訊. 2017年6月12日. 
  5. ^ 黃玉振. 《新聞剪影》傑人獎評出十二位得獎人. 《聯合報》. 1995-12-14 (中文(臺灣)). 
  6. ^ 華視新聞. 歐陽醇教授喪禮. 華視新聞網. 2017年6月12日. 
  7. ^ 余曉涵. 百歲冥誕-新聞界齊聚緬懷歐陽醇樂恕人. 中央社. 2017年5月10日. 
  8. ^ 奇摩新聞. 百歲冥誕-新聞界齊聚緬懷歐陽醇樂恕人. 奇摩新聞網. 2017年5月10日. 
  9. ^ 三民網路書店. 採訪寫作 作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