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路 (上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09:13 (补救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乍浦路
N Zhapu Rd. S
景林堂正面
命名日期1946年
道路長度1.038公里(0.645英里)
车速限制40公里每小時
地點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上海市虹口区
附近主要建築物景林堂
道路走向北-南
北端北苏州路
南端武进路
建造
动工1864年—1904年

乍浦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北苏州路,与乍浦路桥相连,北至衡水路。长1038米,宽8米到19米。

历史

1949年以前

乍浦路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1864年到1904年之间分段辟筑,以浙江乍浦命名。[1]

1879年5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上海虹口乍浦路一座仓库里,试验成功碳极弧光灯,宣告中国第一盏电灯问世。[2]

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乍浦路11号创办虹口活动影戏园,有250个座位,首映西片《龙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电影院。[3]

1912年,乌始光刘海粟丁悚汪亚尘于乍浦路8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国内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4][5]

1922年,昆山路口附近建有监理会景林堂

1929年2月11日,好莱坞大戏院开幕,地点在今乍浦路408号。1949月12月23 日改胜利电影院。1989年3月被市电影局确定为全市两家艺术电影放映单位之一,改名为畦利艺术电影院。[3]

1930年4月,日本人在今乍浦路439号和471号,建有本愿寺上海分院(西本愿寺)和松岗医院。[6]

1932年2月,日本人在乍浦路341号创办东和馆剧场,正式对外开放。 按日本人习惯剧场不设座位,观众席地而坐,舞台设有旋转台,以演出日本话剧为主,兼映日本影片。民国34年改胜利剧场,再改文化会堂。1949年6月28日改解放剧场。[6]

1949年以后

1980年代末,乍浦路形成上海的美食街[7]

沿线优秀历史建筑

沿线设施(南向北)

交会道路(南向北)


参考文献

  1. ^ 上海市政工程志-第一篇市区道路-第四章一般干道-第一节建成区. 200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2. ^ 档案馆里穿越140年 情景剧中讲电力史. 2019-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3. ^ 3.0 3.1 地方志资料库-第一节电影院、放映队. 201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4. ^ 虹口区教育志-大事记. 2018-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5. ^ 地方志资料库-第三节艺术教育单位. 201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6. ^ 6.0 6.1 虹口区志-第三编租界·外侨-第二章日本人-第三节旧址遗迹.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7. ^ 企鹅吃喝指南. 上海大排档消亡史. 搜狐. 2017-08-04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