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師團 (日本陸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tarcopter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6日 (二) 01:28 →‎沿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第38師團
第38師團的士兵在1941年12月佔領香港後列隊歡迎第23軍指揮官酒井隆中將

存在時期1939年 - 1945年
國家或地區日本帝國
部門日本皇軍
種類步兵
駐軍/總部日本名古屋
別稱
參與戰役香港戰役
蘭印作戰
帝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新不列顛戰役
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戰役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佐野忠義

第38師團38th Division,Dai sanjūhachi shidan)日本皇軍中一個甲種步兵師團,活躍於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役,包括在1941年12月發動香港攻略戰,在1942年初攻佔荷屬東印度[1],更於1942年10月至1943年2月參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試圖從盟軍手中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但遭受嚴重損失,日本在二戰的戰局也從此轉攻為守,該師團之後被分配到防守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直到戰爭結束。

沿革

第38師團於1939年8月在名古屋編成[2],是日本為準備擴大中日戰爭的規模及在持久戰中尋求突破而增設的11個師團之一。該師團的主要單位是第228、第229和第230聯隊。第228聯隊來自名古屋、第229聯隊來自岐阜縣、第230聯隊來自靜岡縣,並主要由義務役士兵組成。

第38師團於1939年10月從大阪出發,同月下旬在廣州黃埔登陸[2],先後被編入第21軍南支那方面軍第23軍。第38師團一直活躍於廣東地區,於1940年3月參加攻佔中山,同年5月至6月進攻良口,1941年4月至5月在東江作戰,其後封鎖香港及澳門往來中國內陸的交通線,第38師團在兩年間參戰達390次,並多次擊敗中國軍隊及游擊隊,不但戰績彪炳,更可說是「身經百戰」[3]。日軍在1940年控制廣州及珠江口一帶後,當時的南支那方面軍已經著手籌劃進攻香港,第38師團在1941年被選為發動太平洋戰爭初期,負責進攻香港的日本陸軍部隊。

第38師團於1941年9月中旬,在佛山仙人嶺進行野戰演練,由新上任的步兵團長伊東武夫少將指揮,並在師團中挑選精兵組成特攻部隊,針對攻打英軍防線的機槍堡進行特訓[4],特攻部隊練習先破壞機槍堡外圍的鐵絲網,再以噴火器噴射槍眼進行壓制,及後向槍眼投入爆破筒,並且訓練士兵從機槍堡的射擊死角使用手榴彈發動攻擊。第38師團的訓練於9月中旬曾一度因第二次長沙戰役而中斷,至10月上旬返回佛山。之後,第230聯隊在仙人嶺,第229聯隊在中山,第228聯隊在三水繼續進行訓練,到10月下旬,針對香港的入侵演練大致完成,並分別接受第38師團長佐野忠義中將的檢閱[4],為進攻香港作最後準備。

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數小時後,日軍入侵香港,作為進攻主力的第38師團經歷18天的戰鬥,在12月26日攻下香港,第228聯隊第10中隊長若林東一若林東一中尉更因為突破醉酒灣防線的戰功而被視為皇軍英雄,然而該師團受創卻頗深[5]。縱使日軍對英軍有明顯兵力及火力優勢,並掌握制空權,但在香港一役,第38師團的士官死亡率卻達到30%[6],顯示該師團未能配合其享有的火力優勢並透過強大炮火協同作戰,反而強調其戰前特訓以近戰攻堅,未能減少傷亡。此外,日軍常常為了鼓勵士氣,而由前線士官親自帶隊向敵陣衝鋒,導致不少前線士官在領兵進攻英軍防線時喪命,有不少日軍傷兵身負重傷,雖然在香港戰役結束時仍活著,卻於數個月內傷重死去[7]

因為日本需要盡快佔領整個東南亞,被日軍視為精兵的第38師團,於1942年1月被編入第16軍並派到印尼參與荷屬東印度作戰及在2月入侵東帝汶,成功擊敗荷蘭本土已經淪陷的荷蘭軍隊,擊退協防的澳洲部隊,並支配在葡屬帝汶的葡萄牙軍隊。該師團在開戰初期先後參與攻陷香港及荷屬東印度,成為日本皇軍之中的精銳部隊。日軍在1942年5月登陸所羅門群島瓜達康納爾島,在島上部署近900人興建機場,準備控制太平洋往來澳洲北部的交通線,美軍卻於1942年8月,派出過萬名海軍陸戰隊隊員登陸瓜島[8],在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初期擊敗日軍薄弱的兵力並搶佔興建中的機場,阻斷日軍擴大攻勢及威脅日軍在該區的主要基地拉包爾,準備對日本發動戰略性反攻。日軍為了確保太平洋戰爭的主導權,決定重奪瓜島。然而在瓜島戰役爆發初期,日軍過於輕視美軍已登上瓜島的兵力,而美軍一開始便派出過萬人登陸瓜島更是出乎日軍所料,所以日軍最初僅派出小量部隊登島反擊,結果均被美軍輕易消滅。由於瓜島的機場已被美軍奪去,日軍在瓜島沒有制空權,美軍飛機可在瓜島升降及攻擊日軍運補船隊,以貨輪的航速是很難避過美軍的攻擊,日軍只好採取名為「東京快車」的方式,由日本海軍的高速驅逐艦趁日落時間快速往來瓜島,為島上日軍進行運補,但始終無法供給島上日軍足夠的基本所需。

日軍在10月弄清美軍已在瓜島部署大量兵力的實況後,決定派遣精銳的第38師團到瓜島參戰,並準備在1942年11月中下旬發動大規模攻勢驅逐美軍,誓要奪回該戰略性島嶼的控制權。雖然第38師團的先頭部隊在11月初開始登陸瓜島,但因為驅逐艦甲板空間不足,也沒有大型起重機,無法運送大量物資及重型武器,單靠驅逐艦利用夜間運輸是無法將整個第38師團連同所需的糧食、彈藥及裝備,在短時間內運送到瓜島,日軍於是安排運載量較大,但航速慢的運輸船組成船隊運送第38師團,並由日本海軍派出戰艦炮轟瓜島機場,期望可壓制美軍守備瓜島的能力。可是日本海軍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失利,雖然運送日軍主力的運輸船隊於11月15日成功抵達瓜島灘頭,卻在卸載期間遭到美軍攻擊,由運輸船隊運載的七千人,只有約半數能夠與島上的日軍會合,而且失去大部分糧食及彈械。因為運補能力遠不及日軍的基本需要,日軍在瓜島長期糧食短缺,並且缺乏坦克及足夠的火炮支援,火力也遠不如美軍,第38師團採取過往埋身肉搏的方式嘗試與美軍進行近戰,卻遭到火力佔優的美軍擊垮至近乎覆滅[6],該師團的皇軍英雄若林東一,也於1943年1月在瓜島被美軍擊斃。瓜島一役將第38師團原有經驗豐富的人員消耗殆盡[9],稍後雖然經過休整,但日軍在瓜島的慘敗反映其大勢已去,該師團之後也只能在拉包爾擔當守備角色。

日本皇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須要解除武裝並被解散,第38師團被指控在太平洋戰爭中犯下戰爭罪行[10],包括在1941年12月25日發生的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其中一名高級軍官伊東武夫中將在戰後被押返香港受審,香港軍事法庭裁定他罪名成立並判處監禁[1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152. ISBN 9789888254347. 
  2. ^ 2.0 2.1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134–136. ISBN 9789888254347. 
  3. ^ 日落香江:香港對日作戰紀實(修訂版). 香港. 2015-07: 53. ISBN 9789620437762. 
  4. ^ 4.0 4.1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136. ISBN 9789888254347. 
  5.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348–349. ISBN 9789888254347. 
  6. ^ 6.0 6.1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354. ISBN 9789888254347. 
  7.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350–351. ISBN 9789888254347. 
  8. ^ Frank, p. 57, 619–621.
  9. ^ [証言記録 兵士たちの戦争]ガダルカナル島 最後の部隊 繰り返された失敗 〜名古屋・歩兵第228連隊〜. 日本放送協会.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日语). チャプター4 質、量ともに、日本軍の軍事力をはるかにしのぐアメリカ軍 
  10. ^ Budge, Kent. Takeo Ito. Pacific War Online Encyclopedia. 
  11. ^ Some Noteworthy War Criminal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3-09. Source: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War Crimes Commi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s of War, United Nations War Crimes Commission (London: HMSO, 1948)

書本

  • Frank, Richard. 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0. ISBN 0-394-58875-4. 
  • Fuller, Richard. Shokan: Hirohito's Samurai. London: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92. ISBN 1854091514. 
  • Griffith, Samuel B. 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Champaign, Illinois, US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ISBN 0-252-06891-2. 
  • Rottman, Gordon L.; Dr. Duncan Anderson (consultant editor). 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Oxford and New York: Osprey. 2005. ISBN 1-84176-870-7. 
  • United States War Department; David Isby (Introduction) and Jeffrey Ethell (Afterword). Handbook on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Baton Rouge and London: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1 (reprint of 1944 edition). ISBN 0-8071-2013-8. 

網站